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稀客频现福建栗苇鳽彩鹮水晶兰不 [复制链接]

1#

神秘、罕见、珍稀、极度濒危……

今年初以来,一些动物界的“稀客”频频在福建现身,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此外,福建也首次发现了多种罕见植物。

福建是全国最绿省份,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空气清新,山水美如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常年吸引“稀客”到访。

快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这些“稀客”吧~

鸟类

晋江首次发现彩鹮、栗苇鳽、硫磺鹀

彩鹮

5月7日早上,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田洋村发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huán),这是晋江首次发现彩鹮。

据当地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观鸟爱好者记录到这只彩鹮时,它正在池塘里觅食。它体形修长,羽毛呈栗紫色,而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十分艳丽。

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Ⅲ物种。几年前,由于彩鹮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沼泽和河湖面积缩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直到年中国境内才逐渐重现它们的踪迹。

栗苇鳽

近期,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池店镇发现了珍稀鸟类栗苇鳽(jiān)。经相关部门核实,栗苇鳽是泉州市新出现的鸟种,为泉州市记录到的第种鸟类。该发现于5月7日正式公布。

据了解,栗苇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近年来,因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干扰,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而田洋村保有大片农田、水塘,种植了水稻、西红柿、*瓜等蔬菜,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栗苇鳽等水鸟来栖息。

硫磺鹀

近期,有观鸟爱好者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池店拍摄到珍稀鸟类硫磺鹀(wú),这是泉州首次发现该物种,于4月25日正式公布该发现。

硫磺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易危级别(VU),同时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它们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日本富士山区,在我国春季和冬季仅见于华东沿海和华南部分地区。

三明首次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

5月7日,三明明溪县夏坊乡村民在巡山时发现一只海南鳽,它正张着大嘴、打着呵欠,停歇在一棵树上。海南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是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在全世界已发现并报道的海南鳽不超过例。明溪县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腹角雉之乡”,目前已发现并记录在册的野生鸟类达多种,占福建省鸟种的60%,此次发现海南鳽尚属首次。

10多只“极危”鸟类*胸鹀现身霞浦

5月7日,福建霞浦迎来1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胸鹀。这是*胸鹀连续3年飞临霞浦,并且今年数量之多,刷新了霞浦乃至闽东地区的纪录。

据了解,在4年至年短短13年间,*胸鹀因“天上人参”的谣言惨遭捕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由“无危”级别连跳五级变为“极危”级别。同时,*胸鹀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勺嘴鹬来访厦门

4月9日下午,福建省厦门市大嶝岛附近滩涂发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yù),这是自年10月以来,首次在厦门海域记录到勺嘴鹬。

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全球种群数量仅有数百只。

栗喉蜂虎飞抵厦门

4月10日,6只栗喉蜂虎飞抵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这是今年首批飞临厦门的栗喉蜂虎,比去年“到家”的时间晚了1天。

保护区工作人员拍摄栗喉蜂虎时,它们正站在枯枝上休息。这几只栗喉蜂虎喉部是栗红色的,黑色的过眼纹,翅膀和背部是绿色的,尾翼是蓝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鸟之一。

栗喉蜂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栗喉蜂虎每年4月来厦门筑巢繁殖,9月左右返回东南亚过冬。

黑脸琵鹭造访厦门

3月27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大嶝海域观测到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它们正用长嘴在浅滩里来回扫拨,捕食水中的底栖生物。这是今年以来厦门首次观测并记录到黑脸琵鹭,并且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黑脸琵鹭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在年国际鸟盟发布的全球同步调查数量仅有只,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物种,并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鸟类是生态指示物种。”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变迁的见证者杨金说,过去20年间,全球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闽江河口湿地却逆势上升。中华凤头燕鸥与黑脸琵鹭、勺嘴鹬并称为“闽江三宝”——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种群数量不足百只,勺嘴鹬不足对,黑脸琵鹭不足只。闽江河口湿地是全球少数可以观测到这三种世界级珍稀鸟类的地方。

哺乳动物

福州西北近郊区域首次拍摄到珍稀濒危动物豹猫

近日,福州植物园科研人员在对红外相机进行日常查看时,发现拍摄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这是福州西北近郊区域首次拍摄记录到的野生猫科动物影像。

豹猫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亚洲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之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重要物种,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

福建首次记录斑林狸

近期,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查看红外相机监测视频时,意外发现一只猫型动物多次在镜头前通过。该动物体型纤小,背部斑点较为粗大且随机排列,颈背具有粗黑纹,尾环较多,肢体下部呈灰黑色等特征,与福建原有分布的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豹猫等区别明显。经仔细研判,确定为食肉目猫型亚目林狸科林狸属动物斑林狸,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福建首次记录。

图片来源: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资料显示,斑林狸一般在海拔不超过0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活动。它们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动物(两栖类、啮齿类、小型蜥蜴)、鸟卵、昆虫等,也采食浆果。

中华白海豚现身福建多地

4月2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南塘村前的海面上发现了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在养殖户劳作的小船旁边自由自在地畅游着,勾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海上“春耕”美妙画卷。

中华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是中国目前唯一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海洋鲸豚,同时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它们对海洋水质环境十分敏感,被环保学家视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

近期,中华白海豚也同样现身泉州湾海域和厦门海域。

植物

将乐县首次发现高斑叶兰

近日,三明市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监测时,在半山坡的岩石上,发现了二十多株不知名的兰科植物。经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确定是兰科斑叶兰属植物高斑叶兰。这是将乐县首次发现高斑叶兰,它也是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物种,于4月29日正式公布。

高斑叶兰(Goodyeraprocera)常年生于山坡、林下阴凉处。它们的叶子呈绿色,背面淡绿,整片叶子呈长圆形状。高斑叶兰的花期在4—5月,总状花序如同麦穗般,具有许多密生的小花,花瓣呈白色带淡绿,开花时伴有淡淡的芳香,具有较高的观赏和中草药价值。

武夷山脉首次发现国家一级植物大*花虾脊兰

3月29日,位于武夷山脉西北麓的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20多株花色金*、叶片硕大的兰科植物,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大*花虾脊兰。这是江西继井冈山和九岭山后的第三次野生种群记录,也是整个武夷山脉的首次记录,为研究江西省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据悉,大*花虾脊兰野生资源分布极少,野外自然结实率低,目前野生种仅存于江西省和安徽省,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等级,是我国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周宁发现世界上最神奇的花?

水晶兰作为世界上最神奇的花之一,野生水晶兰的数量非常稀少,它的花瓣和茎干都是白色透明,看起来极为神秘。

近期,周宁县纯池镇境内发现珍稀植物水晶兰。水晶兰株型比较矮小,它全身没有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靠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隶属鹿蹄草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晶兰通常生长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海拔—3米阴冷潮湿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之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在生态极好,无污染,少人跡的地区,才能发现它玉骨冰清、皎洁的身影。

新物种!福建首次发现植物“修大戟”

4月,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科研人员在位于鹫峰山脉的建瓯市水源乡横路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修大戟”。

该新物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8—1.6米,通常生长在海拔~米的山坡、路旁、灌木丛、开阔空地和森林的边缘。由于修大戟花开艳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修大戟和中药材京大戟的源植物大戟同属大戟科大戟属,有药用开发的价值。科研人员认为,修大戟自然分布范围较窄,野生种群规模小,急需有效保护。

福建“稀客”频频到访,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也得益于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近日,福建全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让我们为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吧,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