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著读书笔记(2)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
章继刚
一、框架与重点内容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共分为分为16部、60类,共有52卷,载有药物种,包括百病主治、草木部、虫兽部、矿物部等。全书以“东方药学巨典”的地位而闻名于世,不仅记录了各种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形态、性味、主治、用法等,还包含了丰富的实用知识,如食物疗法、植物栽培、矿物加工等。
其中,重点章节为草木部和虫兽部,详细阐述了各种药物的功效和应用。例如,草木部中的*连,具有清热解*、泻火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泻痢等疾病。虫兽部中的蜂蜜,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等作用,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经史百家书籍四百四十种,共计七百十七种。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如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方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之法、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草部、菜部、果木等为小纲,并详其主治,编次有序,便于临证参考。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总目原称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经实核为一千八百九十七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释名”下列举别名,并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辨疑正误”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修治”阐述炮制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无*;“主治”包括功效;“发明”侧重阐述药性理论、用药要点及李氏学术见解;“附方”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其主要成就包括:集中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如三七、半边莲、醉鱼草、大风子等,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除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外,还包括每药之中“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本经》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
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如藜芦条下称“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如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论,橘皮条下称“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龠”等。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如葳蕤与女萎;一物而误为两药者,如天南星与虎掌;品种混淆不清者,如百合与卷丹;药用部位失真者,如五倍子误认为果实;药物归类不当者,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均予以澄清更正。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变鱼等说,亦作了驳斥。
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性状作了详细记述;在化学方面,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以推测雨量的大小;在农学方面,阐述采用嫁接技术,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读音;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写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
二、重点金句标注
1、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出自《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2、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
出自《本草纲目·醴泉》。
3、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出自《本草纲目·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4、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
出自《本草纲目·诸气》。
5、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出自《本草纲目·痰饮》。
6、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
出自《本草纲目·碧海水》。
7、其水浓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出自《本草纲目·乳穴水》。
8、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出自《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9、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太华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长生。
出自《本草纲目·玉井水》。
10、卤水。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盐下沥水,则味苦不堪食。今人用此水,收豆腐。
出自《本草纲目·盐胆水》。
三、读书心得
在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东方药学巨典的魅力。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实用技术,也体现了李时珍对医学的深厚功底和对人民的深厚关怀。
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李时珍对药物的精细研究和严谨态度。他亲自走遍山川河流,探访各地民间医生,收集并验证了大量药物信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
此外,《本草纲目》还让我对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前,我对药物的理解仅限于其商品名和用途,而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到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性味和应用方式。这种全面的了解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更深厚的兴趣,也使我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四、推荐同类图书及作者
推荐同类图书:《*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濒湖脉学》
1.《*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是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作。2.《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著作之一。该书主要讲述了中草药的性味、功能与主治等内容,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3.《濒湖脉学》: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一部关于脉诊的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脉象的种类、特点及主病等脉诊知识,对于了解中医脉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图书均与《本草纲目》类似,在医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和药学的精髓,对于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和医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创意农业学术报告养心养美名著篇(2)《本草纲目》
名医名著读书笔记(2)
撰稿:章继刚
出品:创意农业网公号
创意农业学术季丨《创意农业1分钟》第8期
首发:百家号
(本文为《田园革命》延伸阅读版《全球创意农业连线·全球名村访》系列作品)
延伸阅读:章继刚总主编:《全国创意农业精品教材暨乡村振兴丛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章继刚.田园革命[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章继刚.创意农业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3]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发展研究报告[N]四川农村日报-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