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雪中悍刀行!
让人从中读出了江湖的快意恩仇,读出了庙堂的身不由己。雪中无论是庙堂与江湖,亦或是宗门派别与封疆霸主。可以说是高手云集,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各自有各自的风流,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北凉铁骑甲天下,人人皆是英雄郎!
北凉军的前身是在人屠徐骁的带领下,以六百人起家,从东北锦州杀匈奴,到南部灭大小六国,从屠七十余城再到西南镇压蛮夷十六族,横行天下数十载,灭大楚,亡西蜀,后以三十万北凉铁骑抵抗了北莽一国之力的百万骑兵,为离阳王朝一统天下,国泰民安,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了,有战场自然少不了武将!北凉军中的那些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每个人拉出来都可以称之为猛将,悍将!
但是我们今天不聊他们,我们只谈在北凉军中最赤胆忠心的十大猛将,虽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过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或许出生不同,年纪各异,但是他们此生却都忠于北凉,忠于徐家!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十位最衷心的猛将,他们都有谁呢?
(排列顺序不代表排名)
第一位:褚禄山
穷凶极恶褚禄山,知恩图报禄球儿。
褚禄山是徐骁六义子中的鹰犬!也是北凉军文武第一人,北凉谍报首领,在陈芝豹叛离北凉后接任北凉都护。
禄球儿与徐凤年关系极好,早在春秋乱战时就追随义父徐骁征战南北,曾为义父挡下十一剑。
褚禄山说过:我褚禄山虽不姓徐,但仍然是徐家人,这辈子都是大将军的义子,从来不知道什么离阳,甚至也不认什么北凉不北凉的,我只知道我是徐家的人!
就是这位既是大奸大恶,又有忠厚孝义的禄球儿!在拒北城战役结束后,等徐凤年率领着一万大雪龙骑军,火速驰援褚禄山坚守的怀阳关时,只见死战到底的褚禄山坐在尸骨累累的城墙走马道之上,手持凉刀拄地……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禄球儿虽不姓徐,但在他的心里一直是徐家人,褚禄山一生什么都喜欢换新的,唯独就是不换主子。所以不管如何褚禄山都是死忠徐家的。
第二位:齐当国
他是徐骁六义子中的狼犬,也是北凉军中徐骁的扛纛悍将!他在徐骁六个义子中,是最为独特的存在。
他不像其他几人,风采裴然,功勋彪炳,因为他总是籍籍无名,默默的在背后付出!
第一次凉莽大战时,直到大战结束他的重骑兵也没有深入的参过战。他总是觉得自己愧对于义父义母,愧对徐凤年。
于是,直到第二次凉莽大战,齐当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亲率六千满甲营、铁浮屠奔赴龙眼儿平原。更是一人一马一铁枪,身先士卒,势不可挡,可惜最后这位重情重义的北凉铁骑扛纛悍将齐当国,倒在了龙眼儿战场。
就是这个为人老实忠厚,才华平平的齐当国,却是人缘最好的,陈芝豹把他当兄弟,徐凤年认其当兄长,别看他表面碌碌无为的,但是在大家心里却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死后,北凉军中万人披素。扛纛悍将,更是北凉不倒的旗帜。
第三位:袁左宗
白熊袁左宗!他在徐骁六个义子中排行老二,被徐凤年称之为:二哥。北凉军中第一猛人和马战天下第一!
他为人很正直,也是忠心之人。早在春秋乱战的时候,袁左宗是徐骁麾下的杰出青年武将。
在妃子坟一战中,二哥以一万轻骑拖住西楚的四万重甲骑兵,白马银枪杀敌将十六人,干掉敌骑兵一百多人。
第二次凉莽大战之前,因徐凤年要从北凉抽调军士去救姜泥,二哥便率领一万大雪龙骑军去接应徐凤年,这一路上,那是相当的牛气,横冲直撞谁的面子都不给。谁拦路,那就是北凉的敌人,对待敌人,北凉只用北凉刀说话。
其实,在齐当国死后,徐凤年曾对袁左宗说:六人中只剩下你和褚禄山了,我宁愿你们苟活着……
当时袁左宗只是笑了笑,是呀!他和齐当国、褚禄山都不曾让义父和世子失望过。
第四位:徐偃兵
徐偃兵是徐骁和徐凤年两代北凉王的贴身扈从,战力极其恐怖,陆地神仙之下我无敌,陆地神仙之上一换一!人送外号“北凉核弹”“北凉五五开”!徐偃兵可以说是,徐骁死之前留给儿子的一大外挂。
徐偃兵是王府里,为数不多的可以和徐骁同桌喝酒的人。他是徐骁的侍卫、马夫,更是徐骁的底牌。
在徐骁死后,又继续辅助了徐凤年,和这个新任北椋王亦师亦友。多次陪他冲锋陷阵,血洗钦天监。
凉莽大战时,北莽十大魔头联手截杀燕文鸾,结果徐偃兵一上场,就把对方杀得七零八落。
除了他的纯正、忠心,更重要的还是徐偃兵极其恐怖的战力。
第五位:宁峨眉
他是北凉四牙之一,手持75斤卜字铁戟,他是离阳仅有的几位使大戟的武将。任职于北凉军中战力前三的凤字营,深受徐骁器重!
他曾说过:“只有战死的凤字营,没有逃命的北凉兵”!
因为徐凤年和徐龙象的反差,宁峨眉当初就看不上徐凤年的。后来徐凤年带着他游历江湖,在上龙虎山的这一路上彻底的让宁峨眉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世子,也对这位纨绔的世子有了一个从新的认知!
自从芦苇荡刺杀事件后,宁峨眉对世子那更是心悦诚服,觉得他也并非逐利无情之人,遂臣服于他!
在日后的凉莽大战之时,已经成了铁浮屠副将的宁峨眉也终于有机会展现出来了他的忠诚一面!
第六位:刘寄奴
刘寄奴,北凉猛将,虎头城主将,外号“刘瘸子”。
治军法度森严,攻守兼备,在战场外视士卒如亲子。刘寄奴有两子两女,两个儿子全部战死边关,小儿子战死时不过十六岁。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的部下,又都成了寡妇。
作为北凉四战之一,虎头城保卫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站在虎头城上的刘寄奴脸上没有任何悲恸神色,只是心中默念道:“走好,回头兄弟们一起,在地底下找大将军喝酒。”
这一日,这一千骑,皆与北莽军在虎头城下死战到底。这一日,刘寄奴血战至最后,这一战,虽败犹荣!
第七位:燕文鸾
作为北凉步军统领,鱼鼓营的老卒。也是在北凉军中威望仅次徐骁的两人之一,许涌关袍泽。
从最初对徐凤年不满,到与世子交心畅谈之后,得知徐凤年的宏图后转而支持并帮其清理官场。
也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北莽敢有野心,那北凉就不介意凉刀再饮血。这也是燕文鸾又提屠刀举向北莽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凉莽大战落幕后卸甲归田,颐养天年,而且对北凉小公主徐念凉万般宠爱。
第八位:何仲忽
何仲忽,北凉三品武将,早年就跟随徐骁征战春秋的徐家老将,曾以八干骑大破后隋四万步卒。
何仲忽领兵治兵素有古风,对待手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事必躬亲,即便是坐位高权重的骑军副帅位置上,同样还是吃睡与寻常士卒并无两样,而且何仲忽除了养了几匹跛脚老马外,并无家眷妻小,就是打定主意要一生都要替北凉镇守边关。
别看何仲忽带兵没有鲜明显著的风格,极少攫取巨大战事的大胜,但是戎马生涯三十来年,何仲忽几乎没有吃过一场惨败!
第九位:陆大远
做为最早跟随徐骁征战的士卒。徐家老字营之一满甲营的头等骑卒。
十四岁投军,身配徐家第一代战刀,第二年担任伍长,十六岁当上都尉,十八岁便以一营副将身份跟随大将军徐骁入凉。
徐骁曾言“当年那个叫陆大远的小子,打仗最凶,跟禄球儿有得一拼,真是不孬。”
陆大远打仗凶狠,喜欢带兵死命前冲,却从没有输过一次。
后由于第一场凉莽大战得胜后,离阳皇帝害怕功高震主,又怕徐骁会反,便下令撤退。从而愤而脱甲,告老还乡。后在龙晴郡娶妻生子,做起了屠肉营生。
在徐骁去世后,又重新入伍,官至左骑军副帅,于第二次凉莽大战中以两万四千人的兵力,杀敌冬雷骑军九千余人,终因寡不敌众,仅有八百骑杀出重围,陆大远连同其余两名副帅,先后战死。
第十位:林斗房
林斗房,北凉春秋老卒,北凉十八老字营,莲子营的第一任当家。
当年为了救徐骁,被人砍去一臂,与徐骁是过命交情,徐骁曾说过:“若斗房老哥有儿孙女,当为我徐骁儿媳妇。”而且徐骁一辈子只为两人牵过马,林斗房就是其中ー人。
徐骁封王北凉后,他因看不惯大将军现在的不作为,与徐骁赌气,辞官种田去了,隐居田间二十余年。
但是当徐凤年接管北凉之时,看到了不一样的世子,这时候是林斗房站出来在一众老将面前又为徐凤年说了好话,后徐凤年入京观礼,六百老卒相送,林斗房就在其中,在这一点上,他对徐凤年还是有恩的!
雪中之人众多,有人战死于沙场,有人身死于江湖,也有人隐居于江湖……反正就是各有各的结局。
那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甘愿为了北凉,而付出一生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呢?
我想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虽然北凉军中也有异心者,但是为保北凉太平,还是会有人愿意牺牲,哪怕要背负骂名,哪怕要连累家人,哪怕不得善终。都有着为国为民的大格局,都懂得为了大局牺牲自己。
恐怕这也正是北凉让人忌惮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