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皂荚middot本草汇解 [复制链接]

1#

化痰止咳平喘类

化痰药

皂荚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路旁、沟旁、住宅附近。

喜温暖向阳地区,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即可生长。味辛,性温;有小*。归肺、大肠经。功效祛痰、开窍。临床用名皂荚。

《神农本草经》:味辛、咸,温。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杀*精物。

《名医别录》:有小*。主治腹胀满,消谷,破咳嗽囊结,妇人胞下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药性论》:使。主破坚症,腹中痛,能坠胎。又曰将皂荚于酒中取尽其精,于火内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兼能止疼痛。

《日华子本草》: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

《开宝本草》:味辛、咸,温,有小*。疗腹胀满,消谷,破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

《本草衍义》:甚疏导五脏风热壅。但过咽则须吐涎,又暑中湿热时,或久雨,合苍术烧,辟瘟疫邪湿气。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咸,有小*。引入厥阴经药。

《本草》云: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治囊缩,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日华子》云: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破坚瘕,腹中痛,能堕胎。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人参、苦参。

仲景治咳逆上气,唾浊,但坐不得卧,皂荚丸主之,杵末,一物蜜丸桐子大,同枣汤服一丸,日三夜一。

《活人书》云:治阴*,正阳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用之有蜜炙、酥炙、烧灰之异,等分依方。

《本草衍义补遗》:皂角刺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甚验。《神仙传》云:崔言者,职隶左亲骑*。一旦得疾,双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发自落,鼻梁崩倒,肌肤疮癣,皆为恶疾,势不可救。

一道流不言名,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为久蒸久晒,研为末,食上浓煎大*汤,调一钱匕,服一旬,须发再生而愈。又铁以煅金银,虽百十年不坏。以捶皂角,则一夕破碎。

《本草纲目》: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足厥阴,治风木之病。其味辛而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搜风治疮。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元佑五年,自春至秋,蕲、*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千人也。

其方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火兰喉、遁虫,虫喋、重舌、木舌、飞丝入口。用大皂荚四十挺,切,水三斗,漫一夜,煎至斗半,入人参末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滓。

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七,煎如殇,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尽为度。后含甘草片。

又《家传秘宝方》: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出,斯须不治,便成大病。此证风涎潮于上,胸痹气不通,宜用急救稀涎散吐之。

(视前)。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待惺惺,乃用药调治。不可便大吐之,恐过剂伤人。

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皂角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保命集》:疠风乃营气热,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宜先用桦皮散服五、七日,后灸承浆穴七壮。

三灸后,每旦早服桦皮散,午以升麻葛根汤下钱氏泻青丸,晚服二圣散(用大*末半两煎汤,调角刺灰三钱)。乃缓疏泄血中之风热也。仍戒房室三年。

又追风再造散,即二圣散,云服之便出黑虫为验,数日再服,直候虫尽为绝根也。

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本草经疏》:皂荚禀木气而兼之金之性,故味辛微咸,气温有小*。气味俱厚,浮而散,阳也。入足厥阴,手太阴、阳明经。厥阴为风木之脏,其主风痹死肌,头风泪出者,皆厥阴风木为病。

得金气之厚者,能胜木,禀辛散之性者,能利窍。木气平,关窍利,则风邪散,诸证除也。关窍既利则神明自通,精物邪气安得不去哉?又厥阴之脉,循阴气而络于肝,厥阴客寒为囊结,辛温散厥阴之寒,则囊结解矣。肺受风寒所迫为咳嗽,入肺散邪则咳嗽止矣。

咸能软坚,温主通行,辛能开窍横走,故又主腹胀满,消谷及妇人胞不落也。宣壅导滞之性,而云益精明目,无是理矣!附:刺:功用与荚同。第其锐利,能直达疮所,为痈疽,妒乳,疔肿未溃之神药。

苏颂以来醋熬嫩刺,作煎涂癣疮,有奇效。又治疠风恶疮,胎衣不下,杀虫。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简误:皂荚利九窍,疏导肠胃壅滞,洗垢腻,豁痰涎,散风邪。

暴病气实者,用之殊效。第似中风证,由于阴虚火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热极生风,以致猝然仆蹶,世人多以稀涎散吐之,损其不足,竭其津液,津液愈耗则经络无以荣养,为拘挛偏废之证矣。法所最忌也。

孕妇忌服。

《本草蒙筌》:味辛、咸,气温。有小*。恶麦门一味,畏人参、苦参。入足厥阴引经,宜以柏实为使。堪作散熬膏,勿为丸煎液。

搐鼻喷嚏立至,敷肿疼痛即除。和生矾吐风痰即稀涎散,伴炼蜜为导箭。即蜜导箭。杀痨虫精物,主风痹死肌。利窍通关,破癥堕胎。皂角刺乃载外科圣药,治溃疡直达溃处成功。

《本草乘雅》:皂水色,咸水味,当为五木之水矣。灌铁木中,皂荚始茂,不为金所刑,转以铁为生者,即母令子实,遁成生化,木藉金为用也。

独辛金味胜,故主风痹死肌,风头泪出;以辛泻之,泻之者泻外身之外风也;亦以辛补之,补之者,补内身之风大也。若窍闭即风大不及。

精物即外风太过,咸可补之泻之。顾补泻在病主之若欲,随病主之苦欲,因名药物之补泻耳。

《药性解》:牙皂,味辛咸,性温,有小*,入肝、胃二经。主风痹死肌、头风目泪、中风邪气、劳虫精物,通关窍,理痈疽,消胀满,化谷食,除咳嗽,疗骨蒸,去疥癣。

搐鼻喷嚏立至,敷肿疼痛即除,和生矾可吐风痰,拌蜂蜜名为导箭。柏实为使,恶麦门冬,人参、苦参。

皂角刺,主厉风鼻梁崩倒、眉发自落,又主痈疽,其未溃者能发散,其已溃者能排脓,药直达脓处成功。诸恶疮癣,咸不可缺。

按:肝为风木之腑,胃为水谷之脏,牙皂辛温,有行散之功,宜并入之。多用能耗损血,其刺乃质干之锐者,故于疮痈无所不达。若疗厉风,九蒸曝为妙。

《药鉴》:气温,味辛,有小*。主治诸般肿*恶疮,能引诸品直至溃处,外科之圣药也。凡痈疽未破者,能引之以开窍,已破者,能引之以排脓。

又诸恶疮癣痘*及属风中之必用也。盖皂荚气味辛畅,而有小*,故能引至*处而疏散之,且能通气导痰,又敷肿即除,搐鼻即嚏,皆疏散之力也。孕妇所禁。

《景岳全书》:气味辛咸,性温,有小*。善逐风痰,利九窍,通关节,治头风,杀诸虫精物,消谷导痰,除咳嗽心腹气结,疼痛胀满,开中风口噤,治咽喉痹塞肿痛,行肺滞,通大肠秘结,堕胎,破坚癥,消肿*,及风癣疥癞。

烧烟薰脱肛肿痛。可为丸散,不入汤药。

《本草备要》:通关窍,搜风。

辛咸性燥,气浮而散。入肺、大肠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肝。搜风泄热。

吹之导之,则通上下关窍,而涌吐痰涎。搐鼻立作喷嚏,治中风口噤,胸痹喉痹。凡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能进药,急提头发,手陷人中,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者生,无嚏者为肺气已绝,死。

或用稀涎散吐之:皂角末一两,白矾五钱,每用一钱,温水调灌,或加藜芦、少麝,鹅翎探喉,令微吐稀涎,再用药治。年老气虚人忌用。

服之则除湿去垢,最去油腻,刮人肠胃。消痰破坚。取中段,汤泡服,治老人风秘。杀虫下胎。治风湿风癞,痰喘肿满,坚癥囊结。

厥阴肝脉络阴器,寒客肝经,则为囊结。涂之则肿消*,煎膏贴一切痹痛。合苍术焚之,辟瘟疫湿气。柏实为使。恶麦冬,畏人参、苦参。

皂角刺:辛温,搜风杀虫,功同皂荚。但其锋锐,能直达患处。溃散痈疽,治痈*妒乳,同疠恶疮。胎衣不下、痈疽已溃者禁用。孕妇忌之。

《本经逢原》:皂荚辛散属金,治厥阴风木之病。观《本经》主治风痹死肌,头风泪出,皆取其去风拔*,通关利窍,有破坚积,逐风痰,辟邪气,杀蛊*之功。

吹之导之,则通上下之窍;煎之服之,则治风痰喘满;涂之擦之,则散肿消*,去面上风气;熏之蒸之,则通大便秘结;烧烟熏之,则治臁疮湿*,即《本经》治风痹死肌之意,用之无不效验。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口角流涎者,急用稀涎散吐之。

若南方类中,由于阴虚火炎者,误用涌剂,愈竭其津液矣。得不在所切禁乎!然治湿热痰积,肺痈吐腥,及痰迷癫狂,千缗汤、皂荚丸、莱苏膏等,诚为圣药,惟孕妇禁服。

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盛;若治湿痰,大皂力优。古方取用甚多,然入汤药最少。有疡医以牙皂煎汤,涌吐风痰,服后遍体赤痱,数日后皮脱。

大伤元气,不可不慎!至于锁喉风证,尤为切禁。常见有激动其痰,锁住不能吐出,顷刻立毙者。其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皂角刺治风杀虫,与荚略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其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

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又需鲮鲤,当非角刺所宜。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同皂角刺三斤,烧灰为末,食后煎大*汤,调一匕服之,不终剂而愈。肿疡服之即消,溃疡服之难敛,以其性善开也。

《本草崇原》:愚按:纳生铁而即结荚者,铁乃金类,色黑属水,得金水之气,则木茂而结荚也。

铁遇之而剥损者,荚色紫赤,具太阳火热之气,火能克金也。荚箍其皮,荚即落者,太阳之气自下而上行于肤表,箍其皮则阳气不能上升,太阳气殒而荚落矣。

皂荚枝有刺而味辛,禀金气也。色紫赤而味兼咸,禀水气也。

太阳之气合金气而出于肤表,合水气而下挟膀胱,故味辛咸而气温热。辛咸温热,则有小*矣。风邪薄于周身,则为风痹死肌之证。风邪上薄于头,则为风头泪出之证。

皂荚禀金气而制风,故能治也。九窍为水注之气,皂荚禀金气而制风,故能治也。九窍为水注之气,皂荚禀水气,故利九窍。太阳阳热之气,若天与日,天日光明,则杀精物,精物,犹百精老物也。

一名天丁,气味辛,温,无*。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图经本草》治痈肿,妬石乳,风疠恶疮,胎衣不下,杀虫。

《本草纳目》小儿重舌,小便淋闭,肠风痢血,大风疠痒,痈疽不溃,疮肿无头。诸方。去风,化痰,败*攻*,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成浆。隐庵增附。

《本草求真》:[批]宣导风痰窍塞。

皂角专入肝、肺、大肠。辛咸性燥,功专通窍驱风。故凡风邪内入而见牙关紧闭,口噤不语,胸满喉痹,腹蛊胎结,风痰癞喘,肿满坚瘕囊结等症,用此吹之导之,则通上下之窍;

煎之服之,则治风痰喘满;涂之擦之,则能散肿消*,以去面上风气;熏之蒸之,则通大便秘结;烧烟熏之,则治臁疮湿*。

中风不省人事,不可滴水入喉,入则涎水系于心络而不去,即成废人。宜掐人中,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则生,无嚏则死。

不开再用开关散擦牙,熏鼻法熏鼻,及以苏合香丸、牛*丸、至宝丹之类,相其寒热选用。如寒闭牙关则当用以苏合香丸;热闭牙关则当用以牛*丸。但此止可施于中脏闭症。

《得配本草》:畏人参、苦参、恶麦门冬。伏丹砂、粉霜、硫*;硇砂。

辛、咸,温燥。有小*,入足厥阴、阳明经气分。开窍通关,达三焦之气,宣膀胱之滞,搜风逐痰,辟邪化谷,配蛤蜊壳,消乳痈;佐白矾,吐风涎;

佐海石,去膈上横结之痰;佐铁花,坠痰秽上逆之气;使羊肉,治肠风;合半夏末,取鼻嚏。

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皂刺:辛,温。性锐。去风杀虫。能引诸药至痈疽溃处。

攻*,连尖;不使疮破,去尖。

《本经疏证》:皂有不结实者,凿孔贯以生铁,便能结荚,是此木之生化原在金也。夫风木变眚,由于不得化,风木属阳,阳极于上,不得阴以化,则阴从之,此上窍壅塞之所由,若阳实而阴不化,斯下窍壅塞之所由,皆风木之化窍也。

惟皂荚得金之辛,归水之咸是木得金化以趋水,乃孕育而无穷。所有化乃有生,他风剂之以驱散为功者,固万万不侔也。

予谓皂荚之治,始终只在风闭,风闭之因有二端,一者外闭毛窍,如风痹死肌邪气,一者内壅九窍,如风头泪出是已。

刘潜江但释风所以闭窍之义,全体自明,第阳不化而阴从,阳实而阴不化两语尚宜辨,析以壅上窍者多挟痰涎,壅下窍者多系燥化故也。

夫生人之阴本上行,阳本下降,况阳冒于上,不化阴而化火,则阴必上救,上救之阴不能济阳,从被阳烁,变为痰涎,益生壅阻,以清明七窍,本属坎离之化故也。

阳下沉而为实,纵使阴亦下溜,惟被其蒸逼,倏而遂干,以肠胃本皆阳明燥化故也。虽然,是皆阳气耳,又何以指之为风,夫惟上窍本清阳之出入,下窍本浊阴之所泄,使但为阳气,又何以生壅阻;

且既上至心肺,未有不从阴化者,苟不从阴化,则非风而何;其阴之溜下至于肾,亦未有不从阳化者,苟不从阳化,亦只是风而已,况毛窍之间,得津则通,不得津则痹,痹而且有死肌,斯津之不至明矣。

亦非风之扇,何以得至于此,故本经他处于痹,有谓之湿痹者,有谓之风湿痹者,有谓之寒湿痹者,有谓之风寒湿痹者,惟此则但曰风痹,而仲景之用皂荚则惟皂荚丸一方,所治乃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亦可见其气自上而痰自随,气不从阴化,痰不从阳化矣。

更徵以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治肺痿吐涎沫,不必开阴以布阳,却宜从金以化木,又可见其阴与阳之相从徒相轧而不相入矣。用是物者尚其识之。

《本草新编》:皂荚,味辛、咸,气温,有小*。入足厥阴、手少阴、手太阴三经。理气疏风,搐鼻喷噎,可救五绝痰迷、中风不语诸症。敷肿痛即除。

吐风痰,杀痨虫精物,起风痹,治死肌,利窍开关,破癥堕孕。此物备急用之药,药笼中不可无者也。

或问皂荚开关之药,单用以取捷乎?夫皂荚之功用,不止此也。凡心疼之病,随愈而随发者,必用皂荚,始可除根,此《本草》所未言也。

张夫子曾传余治心痛之方,实有皂荚火炒一两、炒栀子一两、炙甘草五钱、白芍二两、广木香三钱,为细末。

老*米煮粥为丸,如米大,滚水送下即愈,永不再发。是皂荚又可以治心疼也。然而,皂荚非治心疼之药,借其开窍引入于心之中,使诸药直攻其邪也。

或问皂荚生用乎,抑熟用之乎?皂荚熟用则无益矣,必生用为佳。然而,生用切不可用蛀者。盖皂荚虫尤细,凡研末之时,蛀虫乘开关之际,直入肺中,反成大害。

故必须拣不蛀者,研为细末,即包在纸包之内,亦必须常取出经风,以防其再蛀。我有一方,制之最佳,用麝香同包,断无再蛀之理,且又可借麝香之香,引入鼻窍,而开关更灵也。

或问用皂荚末以治中风,吐其痰而不愈,反成偏枯之症,何也?曰:皂荚用末以吹鼻,使中风之人关开,实治方之功也。若入于稀涎散中吐之,非治也。

盖近来中风者,皆非真中风,尽由于阴阳水火之虚,或阴虚火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热极生风,猝然仆厥。使更吐痰,则愈损其津液矣。津液重伤,经络无水以相养,或气虚而无以相通,安得不变为拘挛偏废之症哉。

《本草分经》:皂角,辛、咸,温。入肺、肝、大肠。性极尖利,通窍搜风,泄热涌痰,除湿去垢,破坚宣滞,散肿消*。煎服取中段汤泡。

皂角刺:辛、温。搜风杀虫,通窍溃痈。其锋锐,直达病所。

《本草思辨录》:阳在上不与阴化而为风,阴遂变为痰涎。皂荚以金胜木,通气利窍,风无不搜,斯湿无不去,故凡痰涎涌塞而为中风为喉痹者,胥倚以奏功。

阳在下不与阴化而为风,阴遂被劫而生燥,皂荚气浮而子较沉,故子能祛在下之风,风去则阴得伸其津润之权,而大肠之燥结以通。

凡风药必燥,而皂荚以多脂为佳。皂子之仁又粘而韧,其能利大便,亦兼得辛润之力也。

1.皂荚有祛痰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所含皂苷。

2.皂荚有罂粟碱样作用,能降压,缓解支气管痉挛及胃肠、胆囊、平滑肌痉挛。

3.皂荚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霍乱弧菌及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皂荚有溶血作用。所含皂苷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并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5.皂荚有抗癌作用。

6.皂荚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医小书童

麻*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薄荷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淡豆豉浮萍木贼石膏

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

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芩

*连*柏龙胆草秦皮

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

青黛贯众鱼腥草败酱草

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

鸦胆子蚤休半边莲土茯苓

熊胆漏芦山慈菇白鲜皮

绿豆生地*玄参牡丹皮

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白薇

地骨皮地骨皮银柴胡胡*连

大*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巴豆独活威灵仙

乌头乌梢蛇雷公藤木瓜

蚕砂秦艽防己桑枝

豨莶草海桐皮丝瓜络五加皮

桑寄生狗脊藿香佩兰苍术

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草果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冬瓜皮泽漆车前子滑石

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

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

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赤小豆附子干姜肉桂

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丁香

花椒荜茇青皮枳实木香

沉香檀香香附川楝子

乌药荔枝核佛手香橼

玫瑰花薤白青木香大腹皮

柿蒂九香虫山楂神曲

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

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茜草

蒲*花蕊石降香白及

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刺猬皮

炮姜艾叶灶心土川芎

延胡索郁金姜*乳香

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

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

鸡血藤王不留行蟅虫

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

刘寄奴莪术三棱水蛭

虻虫穿山甲半夏天南星

白附子白芥子

▽▽五运六气

脉学

针灸

振荡中医经方

腹诊

儿推

艾灸

节气获取干货合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