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恩蔬食记525黑菜叶苏籽姜*包 http://www.baisuzia.com/bzyl/8406.html定义: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历史沿革:
①痞满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a.《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并认为其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
b.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
c.《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长满病。”
②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在与结胸的鉴别中,明确提出痞满的临床特点,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效法。
③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阐释:“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④金元时期:
a.李东垣倡脾胃内伤之说,其理法方药多为后世医家所借鉴,《兰室秘藏》中辛开苦降、消补兼施的枳实消痞丸更是后世治病的名方。
b.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⑤明清时期,
a.林佩琴《类证治裁?痞满》将伤寒之痞和杂病之痞明确区分,对杂病之痞进行了系统论述。
b.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这种虚实辨证对后世痞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
讨论范围:痞满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相似,这些疾病若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时,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药物所伤等可引起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而发生
痞满。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饥饱失常,或恣食生冷,或嗜食辛辣,或过食肥甘,或茶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中阻,胃气壅塞,升降失司,而成痞满。
如《伤寒论》云:“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
2.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
如《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3.药物所伤
误用、滥用药物,或因他病长期大量应用大寒大热或有*药物,损伤脾胃,内生寒热,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如《太平圣惠方》曰:“因服冷药太过,致心膈痞满。”
二、病机
生理功能: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
基本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食积、痰湿、气滞等)内阻,虚则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虚),虚实夹杂则两者兼而有之
(1)实痞:痞满初期,多为实证。如因饮食、药物等实邪干胃,导致脾胃运纳失职,痰湿内生,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出现痞满;如情志失调,肝郁气滞,逆犯脾胃,可致气机郁滞而成痞;如为热性药物所伤,或食滞、气郁、痰湿停留日久,均可导致热邪内蕴,困阻脾胃而成痞。实痞日久,可致虚痞。
(2)虚痞:
①气虚之痞:如饮食、药物所伤,日久失治,或痰湿困脾日久,使正气日渐消耗,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者,均可致中焦运化无力而成气虚之痞;
②阴虚之痞:湿热之邪或肝胃郁热日久伤阴,导致胃阴亏损,胃失濡养,和降失司,而成阴虚之痞。
疾病演变:因实痞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虚痞之脾胃亏虚,也易招致实邪内侵,所以临床上,每见虚实互兼、寒热夹杂之证,且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一、诊断依据
1、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药物、情志等因素诱发。
二、病证鉴别
1.痞满与胃痛
相同点:两者病位同在脘腹部,且常相兼出现。
区别:
胃痛:以胃气阻滞,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临床上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
痞满:以满闷不适为患;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
2.痞满与鼓胀
相同点:两者均有自觉脘腹满闷的症状。
区别:
鼓胀:基本病理变化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临床上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脉络暴露为主症;鼓胀按之腹皮绷急。
胃痞: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胃痞却按之柔软。
3.痞满与积聚
相同点:两者均可有脘腹满闷的特征。
区别:
积聚:病机主要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痞满:满闷不适,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
4.痞满与胸痹
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临床以胸部闷痛为主症,常兼气短、心悸等症,偶有痛彻脘腹情况。
痞满: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痞:体壮气实,痞满不减,按之尤著,食后为甚,能食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为实痞。
虚痞:体虚气怯,痞满时作,喜揉喜按,食少纳呆或食后迟消,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属虚痞。
2.辨寒热
寒:痞满绵绵,遇寒则甚,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者属寒。
热:痞满势急,遇热则甚,口渴喜饮,口苦便秘,舌红苔*,脉数者为热。
二、治疗原则
痞满的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所以,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
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泻并用。补虚重在补脾益胃,或养阴益胃。祛邪则视具体证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治疗中应注意无论补泻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重伤脾胃,对于虚痞,尤当慎重。
1.久痞虚实夹杂、寒热并见者,治宜温清并用,辛开苦降。
痞满虽有虚实寒热之别,但在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等复杂证型。
①如脘腹灼热嘈杂、口苦、苔*腻,与肠鸣辘辘、腹中冷痛、下利清稀互见的胃热肠寒证;
②或脘腹痞闷、喜温喜按、得热则减,与腹胀便秘、食热为甚的胃寒肠热证。
对此,应效法仲景诸泻心汤法,辛开苦降,温清并用,补泻同施,以达辛开苦降甘调,泻不伤正,补不滞中的目的。诸泻心汤主要针对胃热肠寒证所设,对于胃寒肠热之证可选用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等消补兼施,苦降辛开。
2.久痞由气及血,痰瘀内生者,治宜软坚散结,化痰活血。
因痞满以自觉胀满、疼痛不著、触之无形为临床特点,因此一般不从痰浊瘀血论治。但痞满在临床上具有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易发展为积聚、噎膈、癌病等病变的特点。
根据“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我们有理由认为由气及血,痰瘀内生是痞满迁延不愈的重要病机。早在《类证治裁?痞满论治》中即云:“痰夹瘀血,成窠囊,作痞,脉沉涩,日久不愈,惟悲哀郁抑之人有之,宜从血郁治。”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痞满,可考虑应用软坚散结、化痰活血的治法,选用莪术、三棱、乳香、没药、山慈菇、土鳖虫等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