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集邮!
我于医院工作,不久有了自己能支配的一点儿积蓄,兴冲冲跑去二百大,这是湖墅南路上的,当时杭州比较有名的收藏品市场。在一个个卖邮票的摊位前流连忘返,临走时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奔马”。用现在的流行词说,这叫“仪式感”,藉以纪念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自己独闯“武林”的开始。
后来隔些日子逛二百大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翻翻自己的战利品,方寸之间游览三山五岳,结交古今大贤,逗弄珍惜动物,品读唐诗宋词,相当于今天大多数人的每日必修课——刷朋友圈。当昔日的大学同学成为自己的新娘后,虽然经济略显捉襟,还是阻挡不了购买邮票的热情。
就凭这点收藏癖好,在血库上班的时候,医院当时在竹竿巷,收获了一把旧椅子,旧是旧了点,但是估计总没有我买过的文革邮票早吧,而且还能坐,挺稳当的,这把椅子成了我的专座。
我爱集邮,没有想过要成为邮票专家,不图举办邮展什么的拔高个人档次,也没指望捡个稀世之珍作为传家宝,就是很单纯的,可以随时翻翻看看,打心里由衷的爱。网络渐渐普及之后,就不常去二百大了。没事逛逛淘宝,那时淘宝还是把钱直接打到卖家银行账户的操作模式,当然,自己遇到了骗子。块钱打了水漂,记得当时一个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吧。于是报警了,警察叔叔嘲笑道:还真有人相信网上能买东西啊?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投诉淘宝客服也无果。当然现在想来,像自己一样比较容易相信别人的傻瓜多了,或许也曾为淘宝和支付宝的发展起了一点点推动吧。
上班时依旧坐着那把旧椅子,有一天无意中发现椅背上挂着“报废”的标签。报废倒没啥,木制的椅子,还很结实呢!除了这个标签外,还有更吸引人的地方。椅背的第二根横板上刻有繁体的“妇幼”二字,真的是刻上去的,也不知是如何刻的,反正是凹进去的阴文;座面后有一只金属铭牌,是雕着繁体字的阳文铭牌“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器具编号”。我大喜过望,承载着儿院历史的宝贝原来天天在做我的“座驾”呢,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顺手把“报废”的标签撕了,这么有历史的一把椅子,在我心里永远不会报废的。
终于打算处理自己的邮票了。虽是因为要凑买房的首付而迫不得已,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邮票知识,甚至超过自己在把玩时。原来邮票要用专门的镊子取的,如果直接用手拿,手上的汗水、污渍很可能就污染了邮票;要尽量减少强烈光照;最好长期避光保存,温度湿度不宜变化太剧烈;如此等等。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想要的是像这把椅子一样,承载着历史,又可以触摸;而不是将之放在博物馆里供着。
于是,我不爱集邮了!那就研究研究这把椅子吧。从“妇幼”二字可以推断这把椅子的历史在至54年之间。因为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是年5医院原址成立的(这里所谓的“医院”是指更久远的,于年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在延安路孩儿巷口成立的医院);年,妇产科和儿科分开建制后的名字叫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因此这把椅子是年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建立后的资产。到了54年后,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可能觉得这把椅子还能用,于是就有了“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器具编号”的铭牌,万幸没有把“妇幼”二字抠掉。看来这把椅子的历史比我想象的还要早啊!大家口中的“儿保”很可能从那时开始流传至今的吧。
椅子后背上还有两处“儿医”的漆字,推测可能是年之后的事情了。因为年医院叫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到年才叫浙江医院,这时简称“儿医”是合理的。在那个金属铭牌下面,还有一张纸质标签,上面印着“浙医大儿院编号”几个字,蓝色的,分两行排列,很漂亮,应该也是同一时期的了。这张纸质标签,白底蓝框,居然有大约35年的历史!因为这张标签的白底早就泛*,泛*就泛*吧,反正我喜欢;就这点来看,学到的邮票知识是对的。一张纸贴在天天坐的椅子上,三十余年基本没有破损,在我看来就是个奇迹,比起上面的阴文刻字、金属铭牌和漆字还要奇迹!在这张纸标签上,用红色的铅笔写了一个“血”字,或许是血库的某位前辈,不知从何处得到这件宝贝,至少在他/她看来不错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算继承了前人的“遗产”。
年底,这尊椅子“前辈”随我到了滨江,医院滨江院区的成立。椅子,到如今我还一直坐着呢,深红色的漆面已经斑驳陆离,经常摩擦的地方早已显露出原始的木质本色;而邮票呢,我已经不再爱了,唯独保留最初买的那套“奔马”,想看时就拿出来看看,完全不会再去注意用镊子、手汗、阳光等等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