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忆中的南岳古镇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074.html

年华老去,记忆犹存。

童年,似雨后的彩虹,绚丽而又多彩,它总会把珍藏那些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童年也是雨幕的惆怅,轻敲心灵的思念,那无忧无虑的心灵跟着晶莹的雨滴与纯真的雪花,弹落或飘飞在地;童年还是蔚蓝的天空,美丽的清新总是有一种单纯诉说着多彩的结局;童年也如一杯苦涩的水不得不饮后的那种难以言表的酸楚;童年更似那悠悠紫丁香,美丽而舒缓的盛开自己的芳艳,爱在朦胧的星空中弥留淡淡清香,让自己一生流连回味。

我出生在南岳山麓下的一个村庄,那里叫“双烟町”,解放初期叫烟水乡,即“双烟町”和“水帘洞”之合称。从老家到南岳古镇走马路不足八华里,抄近路不到六华里,那时南岳古镇以四牌楼(即“天下南岳”牌坊)为中心,南起衡山路,北至朝阳峰,东起茶亭子,西至南华中学(现区一中),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以南岳大庙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外加北支街(通往岳云中学)半边街为主要景观特色。作为南岳之神的大庙,主体建筑分为九进,东西八观八寺,红墙环绕,角楼高踞,重檐飞凤,画阁雕龙,古柏苍松,翠荫盖路,为江南第一大庙。香客都必进庙朝拜“南岳圣帝”。另民俗观光为主要游览内容是:四牌楼的“天下南岳”牌坊、南岳大庙、祝圣寺、大善寺、香山寺、辞圣殿……等。古镇环绕大庙都是香铺、客栈。因香市逐步形成的四条街,虽不断扩建,或在山上或散处镇郊,也没有改变古镇基本格局,主要四条街的铺面,大抵为两层土木结构,临街一面,都是骑马晒楼,伸出街基,且整齐划一,他的格局紧凑匀密,古趣盎然。

远去的晨钟暮鼓犹在耳边回响,每年农历八月是南岳古镇最繁华、最热闹的时候。从衡山县城关到南岳古镇30华里的朝拜路上,从早至晚常见到川流不息载着香客的东洋车(人力车),还有在一片笙箫鼓乐中,头扎红包巾,胸围红兜肚的善男信女,他(她)们列队高唱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的进香歌,响彻云霄。这些成群结队的香客,有一边走一边唱的;有三步一行、五步一拜的涌向他(她)们心目中的圣地。南岳山上山下曾经拥有数百座大小寺庙的古镇,它以佛、道并存特有的宗教特色和情调,接纳着这一批又一批的远方进香客人,几乎所有的店铺门前都贴有佛像、太上老君像或神位,并郑重其事的摆设着香案和烛台,方便每位朝拜者烧香礼佛。四条老街加上北支街近百来家大小客栈,常备有经济可口的素菜饭,随到随吃,吃完,客人一声道谢,老板回一声“慢行”,显得非常客气礼貌和友善。沿街数百家摊贩摆满了线香、钱纸、蜡烛一类的祭祀用品。也有本地土特产:如山民自制的土茶,也称“岳山茶”,大多是南岳山莲花峰、毗卢洞附近产的野生茶,数量不多,采摘也不易,可品质极为珍贵。南岳本地人每年谷雨前后采摘,自家加工后烹以山泉,久而不混,初咀之,味木,乏润滋,气亦不馥。可待数分钟后,如觉甘凉可口,香愈浓,清香扑鼻,在封建社会的帝王时代这种精制的“岳山茶”,乃贡品也!

还有“雁鹅菌”,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或下半年的八、九月间,山峦树荫下,茅草杂木丛林中盛生此菌。以及厥粉、葛粉、竹制品、笋干、红薯粉制成的薄片;南岳山上的各类药材与野果:如百合、*精、血藤、金银花、栀子、白木、莜竹、盘龙生、五虎、接骨木、乌药、山慈菇、山木通……。也有当地的手工艺品,如泥娃娃、毛猴子、削木玩具、野藤手杖、竹雕、车木、算盘,以至胡琴、唢呐、横笛、洞箫一类的民间乐器。还有最受普通香客欢迎的喇叭叫子、胡椒碾子、棕木碗,价格相当便宜划算,顾客高兴,老板也显大方,有的店铺老板还有意让客人“偷”走一点小东西,以满足客人其“添福”的心愿,使客人满意而归。

八月香期,南岳大庙的门前总会站满了本地熟悉情况的带路人,把一批批的香客引进客栈,带到佛堂、殿宇,并介绍这是哪一尊菩萨,同时还会讲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些菩萨显灵的故事,让香客,听了高兴、满意、好奇。那时大庙后接龙桥畔,上山路口的迎客松(树已殇),一条通往山上的石板路,尽管当年是那样的陡峭崎岖,也有不少人甘冒风险彻夜不眠的攀上祝融峰老圣殿去烧香拜佛、求福求寿求子孙,表示他们的虔诚。而在下面的古镇街上,白天抬故事、踩高脚、舞龙灯、耍狮子,一群群的小孩跟在后面嬉戏打闹,夜晚还主持唱庙戏、演皮影、舞火龙、放花灯,把整个古镇变得热闹非凡,那种既古老粗犷而又纯朴风情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至今难忘。

南岳古镇,古在它那曾经凹凸不平的几条麻石街道,既凹凸不平,可又平实光亮,那都是千百年来过往的行人磨砺出来的见证。南岳古镇,也古在它悠久的文化历史,它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遗迹:如“禹王碑”、“还丹赋”、数百处的摩崖石刻,自古以来享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的称誉。还有“南岳配朱鸟,秧礼自百王”的杜甫诗句,自唐虞上古巡狩以来,历魏晋南北朝,讫唐宋元明清,历代煌祀复古,着为恒礼。东晋、南宋、民国抗战时期的三次“南渡”,曾给南岳增添了新的活力。于是佛道开宗,骚人觞咏,学者盘恒,人文荟萃,集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寿文化、祭祀文化、旅游文化,集数者于一山,于一地。南岳还古在它自然秀丽的风光。自长沙溯湘江而上,“仰望群峰,状若阵云,帆随湘转,九向九背。”(《湘中记》)构成七十二峰山水连绵壮伟的宏观胜境,使人心胸豁朗,而层峦叠嶂之中,有三海、四绝、五峰、九潭、九池、廿五溪、十五洞、廿四泉、三十八岩诸景区,加上异兽珍禽、琪花瑶草,汇而凝集为无数的微观风光,令人赏心悦目(资料来自《南岳志》《田庐文集》)

我大约5岁左右就跟着父母在南岳山上山下讨生活,特别是跟母亲的时间最多。春、夏季节遇上较好天气,总是天蒙蒙亮,就随母亲提着大篮子上南岳山半山腰一带拔野菜、扯小竹笋(衡山人称泥鳅笋)、拾雁鹅菌……。约快午饭时分,就必须赶到“四牌楼”(东西南北街口)叫卖。秋冬季节,不是上山斫(或拾)柴棍子,就是抓松毛(街上人引火用)或采摘野果、挖药材到街上出售。每年农历八月香期,父亲会贩来一些横笛和洞箫,每天从北街吹到南街,再又从东街吹向西街,向过往香客兜售他的笛子和洞箫,父亲的吹奏水平当然不能与专业吹笛手相比,但在南岳还算可以的,因父亲略懂乐理加之年轻中气足,用的是丹田之气,吹一天都不累。一般都是吹奏的衡山花鼓调,能配合唱香歌者上下的唱句,歌词一般都是感恩父母养育生产之功,深恩母亲十月怀胎之苦,还有二十四孝之词,启发人之孝心。如朝拜南岳衡山大庙正殿歌词是这样的:

志心虔诚皈命礼,朝拜南岳大天尊。

九龙山上显威灵,灵山会上世间尊。

思想父母恩难报,发心朝拜把香焚。

七十二峰朝南岳,一点诚心达圣神。

祝融风扇诸神位,峰前峰后显威灵。

金顶葫芦上封寺,通灵显应南天门。

百步云梯涛涛过,接龙桥上显威灵。

南岳圣帝当中坐,金吾二将两边分。

六都丞相排左右,金童玉女持遮荫。

帝戴平天金冠冕,庆云五色护其身。

手持牙笏朝南坐,足踏朱履受香烟。

圣公圣母归云殿,辖神注生保寿生。

千跪万拜为父母,万跪千拜谢神恩。

千尊佛寺万尊年,千年香火万年灯。

父亲少年时唸过两年私塾,且记忆力很好,加上长期的耳喧目染,他能背诵许多香歌,闲空之时,会给我们讲南岳赶八月的故事,也教我们唱香歌以娱乐。他的嗓子浑厚,宏亮,能吸引不少过路香客,所以他做横笛、洞箫生意是一把好手,一个八月下来,总能为家中生活解决一些小问题。

童年虽然有苦有难,却也有许多快乐。如果说“儿时的苦难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重重地压在自己头上,那么把这块石头踩在脚下,苦难则成了人生向上的台阶。”我怀念童年,很怀念那个曾经和父母奔跑在南岳山上山下、穿梭在南岳大街小巷讨生活的自己,很感谢童年,正是因为童年的艰苦和难以忘怀的梦想,才一直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正是因为童年的家庭生活的不易,才让自己有颗知足常乐的心,正是因为童年目睹父母的艰辛,才萌生奋发读书,决心走出贫困山村,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也才保有一颗感恩之心。

年4月28日于雁城

编辑:周子媚

责编:陈芳

三审:康松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