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中国日报网1月10日电年6月起,中国人民大学“共情传播视野下节日文化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组开启孔子学院院长专访系列活动,先后与15位孔子学院院长交流节日文化教学、共情传播等议题。课题组特推出系列访谈“孔子学院院长谈节日文化传播”,以飨读者。

本文为系列访谈的第四篇,受访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李茂森,自年1月起担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访谈内容涉及李茂森在孔子学院的工作经历、国际中文教学心得等内容。

“在全球化时代,让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问:您是在什么契机之下决定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任职的?

李茂森:在中国人民大学,我主要教授人生哲学、伦理学课程。孔子学院在满足海外中文学习需求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外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我觉得对我来讲孔子学院的工作有一种使命感。我们一直强调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还没有在今天的国际化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么让世界上其他人来了解她独特的价值观,怎么让中华文明来造福全人类?怎么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SISU到思素,找到中芬文化的独特契合点”

问:您任职以来,有什么开展国际中文教学活动的心得和体验?

李茂森:来到芬兰以后,出于学者的职业敏感,我特别想知道什么最能代表芬兰人的价值观。芬兰老师和学生们跟我介绍了一个词,叫SISU。在芬兰这个地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船只如果要想在冬季航行(特别是在北方)需要有一艘破冰船把冰面破开,有一艘破冰船的名字就叫做SISU。很多芬兰人认为SISU是最能体现芬兰人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一个词。当时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到了《中庸》里的一句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大意讲的是作为一名君子,在富贵、贫贱等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你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要做一个自律、自主的人,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单从发音上来讲的话,SISU这个词和《中庸》那句话里的这个“素”字是相通的。我就跟我们的老师建议,我说咱们现在如果编一套教材的话,我们能不能取名为“思素中文”。老师说这个想法非常好,有机会做的话,可以做一套读物,学生看了以后,在学习中文的开始就会感受到中国文化和芬兰文化有相通的地方。从去年开始,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课程系统改名为SISU课程系统。

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当我们看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有专长的话,你就会发现你能找到一些独特的契合点。

赫尔辛基大学SISU课程系统

“语言有时是干瘪的,要让人在文化中感受语言的丰满”

问:您在孔子学院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呢?

李茂森:在人们的印象里,孔子学院有时学术性略有不足,这一点是孔子学院工作的一个大忌。在我的理解里,语言和文化是不能分开的。语言有时候是干瘪的,你得加入文化,让人在文化中感受到语言的丰满。所以我们这一年就在想怎么在学术上寻找突破口。

问: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在开展文化教学活动上有什么尝试?

李茂森:在年疫情开始之前,春节的时候,芬中协会会举办春节庙会活动,现场会布置一些灯笼、当年生肖的冰雕之类的景观,营造出中国文化氛围,吸引当地人过来参观拍照。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会在现场设置一个摊位,摊位上摆着毛笔,当地民众可以体验中国书法,参与后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小礼物上基本上都印有汉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当地人对中文的兴趣,借此进行一点文化推广。去年因为新冠疫情,大家没有办法聚集,我们就在网上做了一个线上演唱会,邀请学联的学生演出。

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开设了一个中国诗歌暑期班,每个学生在上完课后都要写一个学习日记,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我在评阅学生们写的学习日记时发现,芬兰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很有感慨。还有同学通过诗歌的学习,发现中国的诗歌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他们会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另外我们还邀请一位芬兰学者专门开设了一门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课程。

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在年春节庙会上设立的展台

“顺其自然,在文化传播中把握和合原则”

问:面对国际舆论中一些不同的声音,您认为孔子学院应当怎么办?

李茂森: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顺其自然,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孔子学院人,我们应该在内心里想着帮助别人,尽可能地为促进两国友好交流而努力。我们的初衷,是做好中文教学,然后用文化来丰富它,让当地学生有更多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们在进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要遵循忠恕之道,避免在*治价值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求同存异。要顺其自然,在文化传播中把握和合原则。我认为“和”就是主体的生长与发展,“合”就是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诚和信,或直接说是诚信。

问:您认为我们该如何从共情的角度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李茂森:实际上,每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文化,一定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存在,因此不同国家的文化一定会存在差别,但是我们要找到一个共情点,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在哪里?我认为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