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林县部分村名村史来源系列1 [复制链接]

1#

序言:

上林,隶属广西南宁市。距离南宁市2个多小时车程,有“南宁后花园之称”。截至年,该县下辖7个镇(大丰镇、明亮镇、巷贤镇、白圩镇、三里镇、乔贤镇、西燕镇和4个乡(澄泰乡、木山乡、塘红乡、镇圩瑶族乡),是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和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根据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有包括汉族在内的33个民族。

本文将一一转载《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汉文版年)关于上林的部分。本文主要是上林大丰镇部分。因年代久远,与今行*区域划分可能有出入,本文不做核对,敬请谅解。

上林风光(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蒙

在大丰镇驻地东。系云蒙村公所驻地。元至正八年(公元年)蒙氏从宾阳迁来建村。“云”指人;“蒙”指姓氏。因蒙姓人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云温

在大丰镇驻地东。系云温村村公所驻地。明嘉靖十九年(公元年)温雁建村。“云”指人,“温”指姓氏。因温姓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云温。(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陈

在云温村村公所驻地东。明洪武元年(公元年)陈高从马山古零迁来建村。“云”指人,“陈”指姓氏。因陈姓人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云周

在大丰镇驻地东。系王周村村公所驻地。北宋开宝四年(公元年)凤化县在此筑一圆形域墙,清朝年间周氏从大山老圩迁来建村。“云”指人,“周”指姓氏。因周姓人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板*

在王周村村公所驻地西南。宋宣和七年(公元年)*氏建村。“板”指村;“*”指姓氏。因*氏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那晓

在大丰镇驻地东南。系塘隆村村公所驻地。南宋端平二年(公元年)建村。“那”指田;“晓”是壮语heuj的近音。指慈菇。“那晓”意为长慈菇的地方。因村四周围盛长慈菇,故名。村人均壮族。

板塘

在塘隆村驻地北。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李氏建村。“板”指村,“塘”同汉义。“板塘”意为有水塘的村庄。因村建在塘边,故名。村人均壮族。

塘兑

在塘隆村村公的驻地东。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年)杨氏从宾阳迁来建村。“塘”同汉义;“兑“是壮语doih近音,指同伴,联接集中。“塘兑”意为群集的池塘。因村周围鱼塘联接中,故名。村中人均为壮族。

红鸾

在塘隆村村公所驻地南。清乾隆元年(公元年)温氏从宾阳吊塘村迁来建村。原名溯鸾,后改为今名。“红”是壮语ohengz近音,同汉义;“鸾”是壮语luez的近音,指卵石。因村东有红色的卵石,故名。村人均为壮族。

云城

在大丰镇驻地西北。系云城村村公所驻地。清康熙元年(公元年)成氏建村。“云”是壮语vunz近音,指人;“城”是壮语singz近音,指成姓。因成姓人建村,故名。村人均兰州。

塘冷

在云城村村公所驻地西北。清康熙二十三的(公元年)蒙氏从西燕山口屯迁来建村。“塘”是壮语daemz近音,同汉意;“冷”是壮语rengx近音,指干旱。“塘冷”意为旱塘。因村前有个荒塘,终年不积水,故名。村人均为壮族。

那邪

在大丰镇驻地西北。系三联村村公所驻地。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温氏建村。“那”是壮语naz谐音,指田;“邪”是壮语ceh近音,指浸。“那邪”意为水泡田。因村旁的田地势低洼,每遇洪水就被淹,故名。村人均壮族。

云陆

在三联村村公的驻地东。明成化十年(公元年)陆氏建村。“云”指人;“陆”指姓氏。因陆姓人建村,故名。村人均壮族。

塘敏

在三联村村公所驻地西。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年)陈正荣从贵州迁来建村。“塘”同汉意;“敏“是壮语mbinj近音,指席。因村四周环山,似一个池塘,中有一小丘,似一张席,故名。村人均壮族。

板甫

在三联村村公所驻地西。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年)李氏建村。“板”是壮语mbaj近音,指村。“甫”是壮语bouj近音,指添、补充。因李姓建村后有陆姓迁来补充,故名。村人均壮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