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因生在长水沟,无人问津,殊不知是一道特 [复制链接]

1#
早春时节,满眼的新绿,柔然透明的新叶已经在枝上冒出,開始新一輪的生命。在冬天的枯枝地里,挖出一颗茨菇,不禁会为生长中绿色嫩芽的生机和柔嫩感到惊讶,在*褐色的表皮之下,随着两片矛型叶子的迅速生长,球茎也开始变得柔然有弹性。茨菇?慈菇?还是茨菰?其实它叫慈姑。每年的深秋至来年春初都是慈姑上市的时节,加上它有“多字多福”的寓意,所以向来在南方人的年关期间经常现身餐桌。按照往年,时下是慈姑收获的高峰期,许多菜摊上已有它的身影,不少人也争相采购,回家做一碗“五花肉焖慈姑”。茨菇,这种经济作物,在农村并不稀罕。有水的地方,似乎都能生长,对北方朋友来说,慈姑是种相对陌生的食物。著名吃货汪曾祺先生写过,北京的菜市场上偶尔有慈姑出售,他买的时候总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往往答曰“慈姑”,而如果对方追问“慈姑是什么”,汪先生就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了。事实上,慈菇是一种只产于南方水土的蔬菜,在旧时不但属于“特产级”的岭南农产,就算搁到今天来说,它依然属于名声显赫的小众食物。在儿时的记忆里,慈姑总是和咸粥,*芽菜一起出现。味道微苦青涩,恰似我们的童年时光。即使如慈姑焖肉,肉香中依然含着些许的青苦。也正是这一贯不变的青涩味,却让中年的我愈发敬重,喜爱。在贫穷、匮乏的年代,虽然,慈菇焖猪肉吃得很少,但小慈菇烧咸菜还是吃得比较多的。小慈菇烧咸菜,吃米饭、喝粥都很下饭,做法也很简单。锅里加油、姜、蒜,小慈菇不用刀切,放进锅里和切碎的咸菜一起炖。咸菜很咸,盐也省了。这道菜,别人家怎么做的,我不知道,但我家就是这样做的。记得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咸菜慈菇汤》。咸菜慈菇汤,我也喝过。现在想来,味道也还罢了!说到慈菇的味道,大部分吃过它的人都难以描述,反倒是古人李时珍就一针见血地批道:“须灰汤煮熟,去皮不致麻涩戟咽也。”可以看出,慈菇的味道特点,就是一个“涩”字。但细心研究过慈菇的人就会发现,其实慈菇焖肉和土豆焖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蔬菜吸收了肉的油脂后,降低了整道菜的油腻度,还增加了沙沙的口感,所以实质上这是一种改善口感的做法而已,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把它们的味道改善。所以,饮食行家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慈菇往往只跟烧肉、五花肉一块焖,而土豆还可以焖鸡、焖牛甚至焖鱼的原因:因为猪油可以改善慈菇的涩味,而其他肉类则效果不佳。因此,五花肉焖慈菇可是一道招牌菜。据《本草纲目》记载:“慈菇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中医认为慈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可见,慈菇除了能做时令蔬菜外,还是一道颇显功效的养生食物,殊不知如此珍贵。慈菇的生长特性,也是低调内敛的。慈菇花儿不大,不注意的话不易发现它的美。它没有藤藤蔓蔓牵牵绊绊,只是轻轻盈盈地,在田边沟角的幽静处低吟浅唱。洁白水灵的花朵,错落有致,纵使花儿素雅绿叶吐翠,也从不招摇高傲。它坚守的,就是从阴湿肥沃的淤泥里吸取养分,不声不响地生长。因生长在水沟,无人问津,待叶落花谢后,捧出饱满滚圆的果实,去慰藉人间冷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