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地处神禾原与秦岭北麓间,汉“上林苑御宿川”之北部,汉唐时的“四湖(村)”经自然沉积形成的平原上。新建的长安大道以西。由井儿树、闫家湾、南毓村三个自然村组成。
清嘉庆初年,贾里村南门东巷张家的一世公安逸与二世公可根和可君,决定在滈河对岸建三间鞍间作为场房,既可暂屯粮食、放置农具,又缓免路远、隔水等威胁。其后,可根公又续建厦房4间与3间草屋门房定居。其后又陆续从贾里村迁来多姓人家,形成一个新的村庄。
年,在现在俗名叫井儿树的地方有一位名人叫梁铭丹,于*良小学任教,往往于数杯酒酣时挥毫泼墨,还听说他和西安省城同盟会友善,常喜谈三民主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把蕴蓄许久的满肚子心思凝结成“新民村”三个字,用全身力气挥洒在路边村民梁万元家的南、北厦房背墙和村北“三义庙”的大墙上。于此,那些过去把这里叫“东路”“贾里河南”“蛤蟆滩边边”的人很快改口叫起“新民村”。
一梁十八湾,盛产小麦、玉米,还产大豆、小豆、绿豆、扁豆、谷物以及各种水果等;一马平川出产稻米,还有莲藕、荜荠、山慈菇、鱼虾和蔬菜等。过去这里的下湿地地下水距地面只有1米左右,村民只要随便在菜地的边角地掏上一个直径约两米左右的坑凹,立刻就变成一口优质的水泉。把柳条编的形似钢盔稍大的汲水物加上一个小横梁,两边系上绳子与手把名叫“水壳篓”,用它将水倒入水渠,淌进菜畦子。
早在年,梁铭丹的族叔梁铎,族弟克融、克祥,侄子清正,怀抱一颗赤子之心,经西安八路*办事处介绍,踊跃奔赴延安。其中,梁克融年入八路*总部卫生学校,年入*并到晋察冀*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学习,与白求恩一块工作,曾荣获“晋察冀边区模范医生光荣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警备医院院长,直至准师级别,还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新中国成立初,长安县县长陈平长期蹲点村中指导工作。其间,该村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先进村,各级领导多次来此召开现场会,指导工作,在三间鞍间房的四周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此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羚在长安贾里村蹲点,经常到滈河南岸的新民村采风调研,不禁脱口赞叹:“新民村是个好地方!”回去数日后,竟把谱写好的词、曲带来教村民歌唱。
(梁克祥)
梁克祥年去延安加入革命队伍后,曾先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在歌舞剧、电影、音乐、歌曲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创作出《迎春花》《周恩来》《月娘歌》《樱桃好吃树难栽》等许多作品,作品大部分收入《心歌集》出版。在保卫延安以前的*民备战时期写出《打伞歌》《造雷歌》,延安广播电台及时播放。年后长期工作于中国歌舞剧院。舞剧《盗仙草》《俭》记载了中国舞剧前进的足迹。用乐器模拟各种鸟鸣、鸟态,汇集成“百鸟朝凤”。晚年,歌曲《雄伟的天安门》成为代表作,被广泛传唱。年获得文化部“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梁清正,烈士。
李安民,陕西省劳模(原长安县水泥厂厂长)。
(蒋鼎文)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城南大儒闫鼎新(又名伯文),其孙闫虎民至今完好保存着中华民国27年()陕西省*府主席蒋鼎文亲自为尊师题赠的牌匾。其他牌匾十余件及其他文物于“文化大革命”时毁失。匾底署名的三十六受业人中,涉及杨耀、杨炳、罗九平等二十一姓和周围约30个村庄,可见其桃李之多与博识。
#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