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2/17 16:05:00
北京花市大街,位于崇文门外,因历史上曾是卖花的市场而得名。此外,清代时花市还是定期集市,是京城四大庙市之一,老北京有句俗话逢三土地庙、逢四花市集。明初的时候,花儿市一带,属于北京城的东南郊,叫神木厂大街。到了嘉靖年修了外城。南城共划六坊,花儿市一带属崇北坊,工匠作坊以及一些手工艺品店铺开始落户这一带,逐步形成了以出售绒花、绢花、纸花、通草花、料器花和鲜花等等的市场!据《燕京岁时记》记载:“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假花又叫“象生花”,俗称“通草花”。通草就是灯芯草,用灯心草加工成通草片,巧制成花朵,便是最初的装饰假花,当时有“京师通草甲天下”之誉。后来发展为纸花、绫绢花、缎花、绒花,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行业。明朝的时候,这里还是以出售假花、纸花、绢花为主,到了清代这条街就已经被称为花市大街,但已不再只出售纸花、绢花,还大量出售鲜花,最多时有几十家花店。这里所售的鲜花多来自丰台、*土岗一带,也有一些是这里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品种繁多。清雍正年以后,花儿市成了京城四大庙市之一,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纷纷赶来趸货,大街小巷处处是花,因此有百户千家花如锦,不似春时也醉人的诗句,赞美这一带花市繁荣景象。清中叶以后,花儿市的铺行骤增,尤以手工业日渐发达,玉器、料器行异*突起,并渐成规模。那时,上头条、三条一带的“玉作”里,“沙——沙”的琢玉声昼夜不停,许多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就出自这里。清末以来,东花市大街更是成了假花生产、销售的核心地带。凡经营此业的,大都在此设门市售卖,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厂。据抗战前不完全的统计,附近各街市花庄及住家经营花业者,在一千家以上。说起料器花,不得不提的就是在花市大街料器行的代表人物:“葡萄常”。葡萄常家的字号叫“天仪常”,制作料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葡萄常”本不姓常。该家族是蒙古族纽古禄氏,因与满清皇帝联姻,随清入关,居住在崇文门附近。后家境逐渐衰落,到光绪年间卖掉祖屋,流落到花市一带。为了生存,学会了泥陶制作以果品为主、尤以葡萄见长的工艺摆件,“葡萄常”鼻祖韩其哈日布,又名常在,当时针对用泥陶制作葡萄球不透明、肉质感差的缺陷,改用玻璃进行制作,把玻璃料烧化,然后用吹管吹成一颗颗葡萄珠,退火后再把它们连结成串,最后配上枝叶,喷上白霜制作而成。据说在年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阴历10月,北京已进入冬季,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不禁赏心悦目,馋涎欲滴,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日布及其妻所做。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日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日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年,常家的玻璃葡萄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扬名海内外,“葡萄常”远销英德等二十多个国家。常家制作料器花的手艺一流,制作料器葡萄的手艺更是至今无人能够逾越,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给葡萄和叶子“挂霜”,足可以假乱真!这门手艺常家从不外传,而且是只传女儿不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