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小诺贝尔奖”。最近,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二学生樊悦阳,凭借《山慈姑粗提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研究》这一课题,在美国摘得第69届IntelISEF植物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
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该学科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按大赛惯例,茫茫宇宙有了一颗小行星以樊悦阳的名字命名。
一部巨典——“我因它与中草药结缘”
对中草药“情有独钟”的樊悦阳并非出生于中医世家,他与中草药的交集缘于“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则是他的偶像。
初三毕业那年暑假,樊悦阳经选拔进入华师大二附中的“科技创新实验班”,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为期10天“科技夏令营”。有一天,樊悦阳在课上听吕秀华老师讲起自然界中的神奇植物,觉得特别有趣,当天下课他便去了趟书店,找到了《本草纲目》,“我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从书柜上取下书,当晚就把其中的‘草部’读完。”他又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灵丹妙药和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研究的成功事例,热血沸腾起来……第二天一早,他直接找到了吕老师,谈及了自己对中草药进行课题研究的设想,得到了吕老师的极大肯定与支持,他对科技创新的热情被点燃了。
之后,樊悦阳查阅了大量中英文参考文献并由此了解到,全球肝癌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第二,而关于中草药对肝癌治疗效果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空间,于是他的课题目标更清晰了。
然而,《本草纲目》中涉及的草本植物千余种,哪些对肝癌有治疗效果?经过大量的资料对比,樊悦阳先从中挑选了16味中草药,之后通过对比古医学术语和现代医学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6味:山慈姑、夏枯草、王不留行、鼠曲草、白芍和柴胡。其后,又经过长时间对6味中草药各活性组分粗提及抗肝癌活性初探,最终确定将山慈姑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其抗肝癌活性。“很荣幸,我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屠呦呦做的是同一件事,她也因此成了我的偶像。”他说。
一位良师——“他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说,是一本书让樊悦阳对中草药发生了兴趣,那么也是因为一个人,让他找到了兴趣与创新的结合点——这个人便是获奖课题的指导老师吕秀华。
吕秀华是全国优秀科技指导教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华东师大二附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在华二任教十余年,她指导了大批学生开展生物类的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目前华二的3名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学生中,有两位是她的高徒。
吕老师在科技夏令营中开设课程,这对师徒也因那次夏令营而相识。“这个在课堂上仿佛全身每个细胞都在积极思考,眼睛明亮、善于表达的孩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下课了他还意犹未尽,一直跟随着我,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想法,许多中草药名字从他的嘴里蹦出来,不少我都没听说过。”吕秀华感言,她被这个对科学研究有极高热情和悟性的大男孩所打动,而之后,樊悦阳的那份执着和坚持更令她感动。
在吕老师的指导下,樊悦阳开始了课题研究。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多少个深夜和假日,师徒二人都在研讨切磋中度过,一个个疑问被揭开,一个个惊喜成为前行的动力。过去两年里,樊悦阳频繁奔波于校内和高校的实验室,每次经历失败他从不言弃。吕老师说,有时樊悦阳课题遇到理论瓶颈,她会推荐《分子细胞生物学》等高校教材,供樊悦阳独立学习研究,“他自学能力极强,执行力、表达力和英语能力都是最棒的,我最优秀的学生能获得这样的好成绩,我很欣慰,更以他为荣!”她说。
一份憧憬——希望继续投身科创事业
从美国归来,樊悦阳收获了一个新昵称:“樊星星”。其实,参赛前他就是校园里的明星人物。他不仅自己热爱科创,还是学校的科协主席,负责组织策划学校的各类科创赛事和校科技节的各项活动。他还是校社团联大型活动部部长,在校艺术节、游园会及社团节上,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进入高中不到两年,樊悦阳在科创方面收获了第17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国际体外生物学协会“杰出成就奖”、第九届“浦东小院士”、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优秀学员等奖项和称号。他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音乐、体育、辩论都是心头好,小学三年级就拿到钢琴十级证书,在校艺术节舞台上演绎街舞、爵士舞,是校排球队队员,课余时间还热衷于公益事业,是SPARK全球网络公益英语助教成员、张江镇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等。
关于赴美参赛,樊悦阳感言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同样热衷于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的小伙伴,而课题的研究经历也让他对未来多了份憧憬,“我感觉到了一种‘被需要’,我热爱科学研究,希望将来投身到科技创新的事业中,为人类谋福利,让中国创造走向全世界!这便是我心目中更好的自己。”
一所名校——成就学生的创新梦想
从年起,华师大二附中每届都有个“科技创新实验班”,这个班开设至今整10年,激活和成就了一批学生的创新梦想。樊悦阳就是其中优秀学生的代表。
在华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娄维义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及特长,学校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尝试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辨、表达、沟通等综合能力,“这是一个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也会有更深入、清晰的思考。”他说。
除了“科技创新实验班”,华二的科技创新教育更是普及性的。多年来,该校围绕“激发兴趣、发掘潜质,培养未来科学界的领*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三步走”科技教育课程,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学校探索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百分百育人模式”,与高考新*及综合素质评价无缝对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发现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卓越人才。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华东师大二附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