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中医国粹
TUhjnbcbe - 2022/10/14 15:58:00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古流传声显赫,大名川产质优良。(《咏唐代成都药市兴起》)全国最早的药市出现于唐中期的蜀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南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置药市》记载:“唐,王昌遇,梓州人,得道,号元子,大中十三年(年)九月九日上升。自是以来,天下货药辈,皆于九月初集梓州城。八日夜,于州院街易元龙池中,货其所赍之药,川俗因谓之药市。递明而散。逮国朝天圣中,燕龙图肃知郡事,又展为三日,至十一日而罢。药市之起,自唐王昌遇始也。”宋人祝穆地理书《方舆胜览》记载:“成都,古蚕丛氏之囯,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日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

成都出现药市,一是受梓州药市影响,二是唐末大乱,全国来蜀避难、经商者日众,成都人口迅速膨胀,药材需求量大增,全国也需要蜀地药材,刺激成都药市兴起。宋代成都药市进入一个新阶段,官员参与观市,与商、民共庆成为传统,药市举办地发展到大慈寺和玉局观两处,市期由原来1天延长到3~5天。大慈寺和玉局观药市具有庙会性质,虽有百货汇集,但药材是主要交易商品。成都药市发展,促进了四川道地药材的销售与扬名。

川附子:回阳温脏腑

花若碧蓝星,根含烈焰精。回阳温脏腑,壮火解寒凝。医圣扶心肾,钦安救卫营。四维魁首将,川药搏英名。(《咏附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而以四川所产者为优,故有川附子之称。《本草宗原》在附子项下注曰:“附子以蜀地绵州出者为良,他处虽有,力薄不堪用也。”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其性刚烈迅捷,走而不守,通上达下,行表彻里,补火助阳,温通诸经,乃治阳虚诸证及寒凝痛证之要药,尤其能救治亡阳重证,拯救生命于垂危。《本草经读》谓:“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明代医家张景岳称:“夫人参、熟地、附子、大*,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者,乱世之良将也。”但因附子有*,又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

医圣张仲景开创了运用附子的先河,《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是回阳救逆、温补心肾方。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在《伤寒论》基础上,又发挥了附子等温阳药物的应用,撰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

川大*:抽薪釜底瘀邪泄

西*杰,荡涤腐朽川*烈。川*烈,苦寒通降,热消倾竭。斩关夺隘功奇绝,抽薪釜底瘀邪泄。瘀邪泄,四维悍将,止炎凉血。(《忆秦娥·川*大*》)大*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又有将*、川*、*良、西庄*、火参、锦文、锦纹等别称。《神农本草经》记载:“大*,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逐瘀通经之功。大*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泻下作用较缓,长于泻火解*、清利湿热。酒制大*功擅活血,善清上焦血分之瘀。炒炭大*有凉血止血之功。

《伤寒论》中以大*为主要配伍的三承气汤是釜底抽薪、通腑泄热霸道治法的代表,在阳明病有三急下证,在于通腑泄热;在少阴病也有三急下证,在于急下存阴。其中大承气汤是典型代表,由大*、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大*、芒硝泻下里实,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可谓斩关夺隘,具有将才之用。

川郁金:破瘀行气解癫狂

郁金辛苦性轻扬,花白丝纹体淡香。功擅怡情通结滞,破瘀行气解癫狂。(《川郁金》)川郁金又名白丝郁金,姜科姜*属植物。根状茎白色或淡*,芳香;花冠筒浅*,漏斗状,花瓣白色中心具一*条丝纹状。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胆经,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的功效,主治胸闷胁痛、胃腹胀痛、*疸、吐血、尿血、月经不调、癫狂等。

郁金分为川郁金、广郁金两种,川郁金主产于四川,广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又有温郁金之称,二者在功效上差不多,各有一些偏重。川郁金长于活血行瘀、清心除烦,多用于血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痞块等,还用于湿浊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以及痰气壅阻、闭塞心窍所致的癫狂等证,多与菖蒲、竹沥、半夏等配伍。广郁金长于疏肝行气、利胆退*,多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多与柴胡、香附等配伍,还可用于湿热*疸、胆石症,多与茵陈、*柏、山栀等配伍。

川红花:跌打损伤功独善

橘红花蕊气芳香,活血通经止痛良。跌打损伤功独善,妇人经产效而康。(《川红花》)川红花为菊科属植物,又名草红花、红兰花等,一年生草本。其茎直立,上部分枝,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齿裂,齿端有针剌,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全部为管状花,橘红色,花入药,气芳香。

川红花是活血药,也是止痛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二经,气香行散入血分,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等。

川贝母:苦甘清热化痰涎

花紫色,貌悠然,欢喜斗严寒。苦甘清热化痰涎,消肿散核坚。珍珠弹,优品赞,润肺止咳功善。雪梨搭配美食鲜,名药产西川。(《鹤冲天·川贝母》)川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叶对生,花通常单朵,紫色至*绿色,主要产于四川西部、西藏南部至东部和云南西北部。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等。以雪梨蒸贝母,治疗肺燥咳嗽,味美效专,常为医家喜用。

川芎:调行气血两为功

香气怡人性味雄,调行气血两为功。上通巅顶专头项,蜀产川芎属正宗。(《咏川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其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拳形团块状,具有浓烈的香气,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其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川芎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的各种病症,又具祛风止痛功效,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本草多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效。

干姜:虚寒冷痛此堪尝

辛辣温脾暖胃肠,燥湿蠲饮属干姜。通厥逆,理中阳。虚寒冷痛此堪尝。(《渔歌子·干姜》)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等地。其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功,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为理中汤,温中健脾;与附子、甘草配伍为四逆汤,温肾回阳。

川*连:燥湿止痢效优良

*连上品苦寒王,解*清心泻火殃。目赤疔疮邪热盛,燥湿止痢效优良。(《川*连》)川*连为毛茛科*连属植物*连的干燥根茎,又有川连、雅连、云连、味连、鸡爪连等名称。其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等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与大*、*芩配伍为大**连泻心汤,治疗热痞证,具有泻热消痞的作用。

川白芷:头痛鼻渊效果彰

蕙芷汀兰馥郁芳,白花如冠玉珠镶。辛香走窜通巅顶,头痛鼻渊效果彰。(《川白芷》)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芷的根。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花小白色,形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状花序花,花期5~6月;根入药,川白芷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重,质坚实,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白芷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浙江,为白芷四大历史产区。按照产区不同,又分别称为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主产于四川遂宁、安岳等地。白芷栽培历史悠久,据年《遂宁县志》记载:四川栽种白芷始于13世纪。白芷性温,味辛、微苦,气芳香,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可治头痛、鼻渊、齿痛、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

川石斛:补虚延寿强身好

金钗貌,姿淑窈,品优兰韵还*草。花颜俏,芳香绕,玲珑娇贵,紫萦仙傲。妙妙妙。神农考,甘平药,补虚延寿强身好。滋阴燥,消烦了,津伤枯竭,特殊功效。宝宝宝。(《钗头凤·金钗石斛》)川石斛又名金钗石斛,为兰科石斛属下的一个种,又称作仙斛兰韵、不死草、还*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金钗花、金石斛、金丝斛。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茎直立,为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石斛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等地。

川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归胃、肾,肺经,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益胃润肺、明目强腰之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石斛作为滋阴之品,能有效补充体内的血、精、津液等物质,是治疗消渴病的良药。

川丹参:活化通瘀入血乡

紫红圆润品优良,活化通瘀入血乡。一味丹参同四物,消中带补妇人方。(《川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四川平武、中江等地栽培者习称“川丹参”,质佳。丹参是有名的活血化瘀药,表面紫红色或*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呈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支。陈仁山《药物生产辨》云:“丹参产四川龙安府(四川平武县)为佳,名川丹参”。

丹参味苦、性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为入血分之药。《妇人明理论》记述,“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由此,便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丹参主治瘀血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心烦少寐、血虚心悸、疮疡肿*、丹疹疥癣等。后世将其誉为妇科要药,但其属凉血活血通经之品,以血热瘀滞所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用之为宜。

川麦冬:润肺养阴平嗽患

叶似幽兰,子若葡萄味甘寒。粒大色明绵州产。惊叹,淡紫花香串串艳。杏苑名喧,清热除烦愈失眠。润肺养阴平嗽患。称冠,道地麦冬品质赞。(《南乡子·川麦冬》)川麦冬又名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兰草。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小,淡紫色,成串状。须根细长,先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两端略尖,长1.5~3厘米,直径0.3~0.6厘米。川麦冬块根呈一线穿珠,干燥后呈纺锤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微香,味甜较浓,嚼之发黏。

四川麦冬种植历史悠久,明代绵阳即开始种植麦冬,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主产区在四川省三台县。绵阳麦冬素以绵麦冬、涪麦冬驰名中外,以颗粒大、断面色白、明亮者为佳。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肺、脾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清热润燥之功效,可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中医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