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张古方,巧治屁多中医玩儿的就是智慧
TUhjnbcbe - 2022/10/26 22:02:00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1214/7689567.html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一件有趣的事儿,这就是屁多。

嗯。屁多。

屁多,是怎么回事呢?

来,我直接给你讲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3岁,医案记载姓胡,是浙江慈溪人。

这人,最初就是便溏。然后呢,腰围这一周就不舒服,而且放屁特别多,几乎难以控制。

按说,这么点事儿,一般的大男人能忍也就忍了。但是,你架不住毛病长期存在啊。身体长期不舒服,谁都受不了。于是,他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苔薄腻,右脉缓,左关弦。

当时,医家就说了,腰围这一圈不舒服,那是带脉收不住了,所以屁多便溏。我给你紧一紧,就好了。

这是啥意思啊?患者不明白。接下来,看医家书方一首:

山药30克,炒白术30克,炒白芍15克,*参15克,制苍术10克,柴胡3克,车前子(包)10克,炒陈皮6克,荆芥炭6克,炙甘草5克,一共是14剂。

结果怎么样?患者用药以后,便溏屁多的现象大大减轻,腰围那一圈,也明显舒服了很多。

这时候,原方*参改为20克,继续投用7剂,患者最后诸证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此乃我在学习中医方剂完带汤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的。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给你讲啊,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带脉失约”。

啥叫带脉失约啊?我们的腰部,说白了,就是裤腰带那一圈儿,有一条经脉,叫做“带脉”。正常情况下,这个带脉会非常紧致有力地约束我们的身体。一旦带脉约束失常,变得松垮垮的,我们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譬如说吧,女性的带下量大、绵绵不绝。就男性而言之,则容易出现便溏、失气增多、腰部不适。

这些都是带脉“兜不住”、“收不住”造成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患者的带脉,为啥约束失常?

原因,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脾虚湿盛,湿浊内停,第二个,就是肝气郁遏,疏泄失常。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带脉失约。

现在,你看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左关候肝,脉弦,主肝郁。右脉缓,主脾胃虚弱。可见,肝郁脾虚之态,十分明显。看舌苔,薄腻,说明痰湿内积。

看起来,这个人属于典型的肝郁脾虚,湿邪内积,带脉由此而失约。我这么说,你懂了吧?便溏、屁多、腰围不适,都源于此。

现在,我来看看,当时医家用什么办法来“收住带脉”:

山药30克,炒白术30克,炒白芍15克,*参15克,制苍术10克,柴胡3克,车前子(包)10克,炒陈皮6克,荆芥炭6克,炙甘草5克。

这个方子,跟你说,属于完带汤的化裁。

啥是完带汤?它出自《傅青主女科》。基本配伍,就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荆芥、柴胡。可以说,医案里的方子,基本上是原方不动地来用。

这方子的初衷,就是补脾疏肝,化湿止带,最初用于治疗女子肝郁脾虚、湿浊带下之证。患者多脉缓或濡弱,舌淡苔白,倦怠便溏,带下色白质清无臭。其中,白术、山药、人参、苍术、陈皮健脾益气而燥湿。白芍和柴胡,用于疏调肝气,疏肝解郁,车前子利水渗湿,使得湿邪随小便而去。荆芥,用于止带。

也就是说,这张完带汤,其实就完成了疏肝解郁、健脾除湿的作用,故而就能实现对带脉约束功能的恢复。

正因如此,此方就用在了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身上。虽然,人家是个男的,牵涉不到带下的问题,但是他便溏屁多,腰围不适,这些也都是肝郁脾虚湿盛、带脉失约的表现。所以说,把完带汤用在他身上,是正确的。

我把这个过程,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读出来,希望我的读者朋友能认真地体会。这是古方完带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案例。

其实,生活中,便溏便稀、大便不规律、失气比较多,腰围一周酸胀不舒的人,还是比较多见的。有些人,程度尚轻,见怪不怪。有些人,觉得这不正常,但不知道如何应对。文老师上面讲的,不过是中医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有这方面困扰的人,不妨把此文反复阅读,然后积极地看中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科学运用疏肝健脾除湿之法来改善。专业的读者朋友,您也好好地体会一下。完带汤,虽然是女科常用方,但是其针对的病因病机很广泛,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应该对它加以研究和了解。

当然了,文老师如上的解读,也未必完全正确。真心喜爱中医的朋友,您要好好地去阅读中医方剂学教材,不断体会其要义。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比我认识得深刻。

脾虚的人,屁多!一张方子,补脾止屁

看到本文题目,您也许会心生疑问——放屁多了,怎么还和脾虚有关系呢?

这个事儿啊,您要想理解,还真得从一张真实的医案说起。

老早年啊,山东中医界出了一本集子,叫做《诊籍续焰》。这张医案,就出自这本集子。我这些年做相关研究,有幸得以借鉴、学习。

话说啊,有这么一个女子,妙龄18岁。

不过,正值花季的她,却有失气过频的毛病。经常放屁,难以自持。尤其是在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更容易放屁。

有一次,老师课上提问于她,她站起来,还没等说话呢,屁声连连。

全班同学闻听,哄然大笑。

这个女孩羞愧难当,苦不堪言,最终竟然因此而退学。家长见情况严重,于是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质淡白,脉象弦滑,舌苔薄白,面色发白。言语间声音低微,且食欲不振。

细细询问之下,患者自述,每次放屁,她都想收紧肛门,想要憋住。但她的肛门仿佛无力一般,根本收不住。放屁的时候,肛门最初有凉感,现在渐渐感觉灼热不适。

医师闻听,道:这可能是脾虚气弱,后门关不严啊。

于是,遣方一首,见——

*芪50克,当归12克,白术25克,陈皮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参25克,甘草10克,水煎两次分服。

三剂服下去之后,放屁明显减少。后来,医师遵原方,增加远志、石菖蒲、龙齿、茯苓。

再用三剂,症状进一步缓解,在紧张、焦虑时也不再放屁了。而且整个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开始对生活有了希望。

这张医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么多年来,我仅仅遇到两例频繁失气的人。我按照上方的旨意来调治,效果满意。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仔细说一说。

屁,我以前在文章里头反复说过,它体现的是脾的运化状态。脾运化有常,胃肠道对气体的排出就顺畅。同时呢,你也得知道,脾主气,气有收摄之能。如果一个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则气的收摄之能下降。这就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人体排泄异常,如多汗、出血、口水流不停、经水不断等等。而屁,作为脾运化过程中的排泄物,也会在气收摄失常的情况下,异常排出。

因此,我可以说,女孩的问题在于脾虚气弱,收摄失常,她兜不住自己的肠道之气啊。

对于这一点,她有一个感受,很有说服力,就是每次放屁的时候,肛门想收住,但是收不住,觉得肛门肌肉无力。脾,在肌肉。脾虚,肛门肌肉无力,所以就兜不住嘛!

你再看这个女孩的全身状态,比如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语音低微、舌淡苔薄白、脉象弦滑。这些不都是脾虚气弱的表现吗?在她紧张的时候,肝气克脾,脾气更弱,所以放屁更多。

所以啊,你看看,问题的解决办法出来了,这就是要补中益气。

上面医案里用的配伍啊,其实是古方补中益气汤的配伍。补中益气汤,就是提升中气的。原方组成是*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医案里头无非就是把人参换成*参。总体看,就是*芪、白术、*参健脾益气,陈皮行气,令补而不滞。当归养血,令气血双补,所补之气有所依附。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气。柴胡和当归配合,疏肝,养肝血。就这么简单。

也许有人会问,文老师,你写这个干吗?现在真有这样人,放起屁来没完吗?

我告诉你,这个事儿你还别不信。我这么多年来,虽然遇见因为频繁失气而就医的人不多,但是在一些慢性胃肠炎,尤其是胃下垂的患者身上,你在和他们聊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当中有相当多,存在排气频繁、不规律的问题。胃下垂的人,中气下陷啊,他兜不住啊,所以后门关不好,因此便溏、屁多。这个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因此,面对频繁失气,我们要考虑到脾的问题。这也是相对基本的中医常识了。

好了。面对这个问题,我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文说,能帮助您多理解一些事情,多开拓一些眼界。

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前几天,我出差刚回来,一位好朋友找我,说自己腹泻一个多月了,西药用了无效,*连素吃了也一点效果也没有,每天一定是泻几次,也不是特别痛苦,每次泻完了甚至有点舒服的感觉,可是,很麻烦的是不敢走远路,怕突然找不到厕所,泻之前会肚子痛,然后必须赶快跑去厕所。他当时是稍微吃多点就泻,稍有冷风也泻,泻的时候,可以看到食物没有完全消化。最后导致基本不敢吃很多东西了。现在人已经变得瘦了。

从他的描述来看,有点像寒热错杂导致的腹泻。但是我观其肚子较大,面色白,觉得他应该是脾虚,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平时,会不会听到肚子里有水流动的声音。

他果然回答:肚子里面经常有声音,有的时候是气的声音,有的时候是水的声音。

然后我看他的舌头,非常明显的脾虚湿盛的舌像,就是: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面满是水液。

这种人,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舌质并不是红色的,而是淡白的。

我当时判断,这位朋友是因为脾虚,导致脾土无力控制水湿,水湿则更加加重了脾虚,这样脾无力运化水饮,因此导致了腹泻。

于是,我告诉他,可以去买一个中成药,叫平胃丸,试着服用两天。

结果,第二天他告诉我,只吃了一天,腹泻居然就停止了!后来再服用了几天后,我让他改服参苓白术丸,加强补脾的效果,这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腹泻居然就这样好了。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深深感觉,如果对症,中医那些经典的方子是非常有效的。

这样的经历,其实每位中医都有,甚至有很多中医非常擅长使用这个平胃散。这个方子我会在后面介绍给大家的。

现代人湿气特别重,这是我在研究舌像的时候发现的,在读博士的时候,我的电脑里面有很多舌图,有三千多张,我每天就是习惯地看这些舌图,有一天,我蓦地发现其中有几乎一半的舌像水湿都很重,这让我很疑惑,当时我以为是因医院里面拍摄的,后来,毕业了,我在观察普通人的时候,发现水湿的比例也是这么多的。

从古代医案来看,水湿的比例并没有这么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想,可能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第一:现代人冷饮喝得比较多。现在无论冬天夏天,大家都喝冷饮,现在这么冷的天了,到超市里面一看,很多饮料还是放在冰柜里呢。很多人觉得买饮料没买凉的吃亏了,同样是一块钱一个饮料,他在冰箱里放过的饮料含着电钱呢。我一定不拿那个常温的,一定给我拿那个凉的,这样把冰凉的水都灌进肚里了。

古代没有这事,古代要想喝凉的,挖地窖挖好深的,然后储冰,基本是皇上才有这个条件。那么,我们把这么冰凉的饮料喝下去会伤什么?伤脾阳,一下把阳气给伤了,阳气是控制水湿的,结果水湿控制不住,湿气越来越重,男性喝冰啤酒,干杯,咕咚咕咚下去了。

现在我看好多人冬天都要喝冰啤酒,一定要冰的,下去了一下把脾阳伤了,脾阳伤了,伸舌头一看,舌头水湿特别重,舌体边有齿痕,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苔上面唾液特别明显,这都是水湿重的舌像,很多经常喝凉啤酒的人,都会有慢性腹泻的毛病,一吃凉的就腹泻,其实这就是脾肾阳虚了。

所以我们学习中医要学习什么?要学习生活智慧,像喝冷饮这种习惯,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不要这么做,养成习惯,这样他长大了绝对不会吃亏的,因为有智慧了。

第二,现代人空调吹得多,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季节不同有变化,本来夏天应该是热了,皮肤开泄了,肺主皮毛,毛孔开张,汗就出来,肺气会使得津液往外走,中医说,夏天这个季节阳气在外,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开空调了,一下汗出不来,喝的水都没有地方出了,会伤到肺,把肺的阳气给伤了,肺主水,结果它又没办法运化水了,水湿很多。

现在,一到夏天,好多人到办公室都要把空调调得再冷点,实际上最后很多朋友都会伤到。我建议,夏天千万别使劲开着空调冷风,当时觉着舒服,但回头会伤到肺的阳气。

第三,要锻炼身体。要晒太阳,要出汗。现代人运动的机会太少了,长期坐在办公室里面,空调吹着,下班在车里,然后回家休息,很少有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们现在很多人怕出汗,其实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尤其是孩子,现在的孩子作业多,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很少有挥汗如雨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水湿的排出,我们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这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人喝水特别多,不知道每天要喝多少桶水。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人最近心脏出了问题,她的孩子是我的好朋友,请我到家里去看看,我去一看,这位老人一天给自己弄了九大杯水喝,上午三大杯、下午三大杯,晚上三大杯,就一天生灌下去这么多水,而且是在运动量很少的冬天,把我吓坏了。这是不对的。

其实喝水要分季节的,今天热天和昨天冷天喝的水是不一样的,天热的时候汗出的多,我们就要多喝水,这没问题,但是今天冷了,冬天的时候本来没有那么多水蒸发了,你没出那么汗,喝那么多水干吗?水从哪儿出去?你的肺脾肾有那么强的运化功能吗?年轻人身体好,元阳足可以多喝点水,老人运化能力相对弱了,还喝那么多水干嘛?

我们知道,心在体内属五行中的火,什么克火?水克火,水是用来灭火的,当你水湿重时会蒙蔽心阳,因此这么大量饮水,会导致心脏的问题的。

人是大自然的万物之一,会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一到夏天,汗出的多,往上蒸发的多,到冬天你就慢慢收敛了,叫闭藏了。冬天不运动了,不出去走,在家里待着没有什么事,又不出汗,然后喝九大杯水,水湿重了,直接蒙蔽心阳。和天一样,雾气重了会把太阳遮住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宣传健康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千万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保健作用。

所以,去除湿气的根本方式,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这些生活习惯不改,那么水湿虽然可以通过药物去除,但是马上就会复来,我们不能总是靠药物维持体内的平衡,所以,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可是,如果确实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也需要药物来调理,中医里面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就出了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很多祛湿的方子,在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些方子。

后世,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面,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因为这些方子是当时皇家组织编写的,因此很多方子都非常的精到,其中平胃散就是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主要是用来去除脾胃的湿气的。它的组成和服用方法古人讲的是: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这个方子现在已经有了中成药,叫平胃丸,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导致的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因为这个方子的苍术药性燥烈,因此没有水湿之气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不能服用这个方子。

现在有的中成药里面没有配上姜枣,大家看说明书,如果没有,则在服药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几片生姜,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这个药物。古人配方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此方为攻邪之方,所以配合姜枣保护脾胃之气。这个思路我们不能给丢掉了。


  在这个方子里面,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湿引起了脾胃的功能异常,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腹泻、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甚至说著名的也是出自局方的不换金正气散,就是这个平胃散加上藿香、半夏而来的。

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方子是治病攻邪的方剂,并不是保健的,所以不能没事儿拿来服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的时候,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子效果非常快,如果一两天见效,则才能继续使用,如果不见效,说明一定方向不对,就要重新思考。

而且水湿去除之后,还需要用参苓白术丸等补脾的药物来滋补一下,因为平胃散祛湿的力量很大,但是滋补的力量不足。

因此此方辛燥,所以孕妇忌服。

这里,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个祛湿的思路,讲的是自己的一点心得。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的情况比较相似,可以找附近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看看自己能否使用。但是最终的水湿的去除,一定是需要依靠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证的,这是大家必须牢记的。

另,网络上没有办法诊病,如果仅仅根据口头叙述分析病情,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大家有问题,请咨询本地的中医,这样可以做到四诊合参,可以不耽误病情,希望大家了解。

中医治脾虚的专药!补脾气,去脾湿,化解脾虚杂病此时此刻,华灯初上。

我书房外,是滚滚车流。

我书房里,却一片静谧。

我要做一件事儿,就是用心地告诉你,中药世界里,用于治疗脾虚证的,最有名的一味药。

它就是白术。

我说不清楚,这是我第几次和你聊白术了。但每一次,我都心怀别样的情感。

白术,对中国人,功莫大焉。

闲言少叙。我和你说一张,关于白术的医案。它记载于清代《阅微草堂笔记》。

话说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从小就有心气不宁的毛病,时不时感觉心里头扑腾扑腾乱跳。尤其是劳作、费神的时候,这种感觉十分明显。

此人用过不少药材。酸枣仁、远志此类养心血安心神的药材,不知道吃了多少,但效果都不好。

有这么一次,他到朋友家里去。恰巧,朋友请一位高人来“扶乩”,也就是做占卜。请来的高人,叫做“纯阳真人”。他一看,连忙跪倒在地,请求“纯阳真人”赐方,解决他的难题。

纯阳真人仔细询问后,说,你的毛病看似在心,实际上是在脾。脾属土,心属火。心火生脾土。心是母脏,脾是子脏。脾气亏虚,于是子食母气,连累你的心跟着遭殃。所以,你要补脾,不能光顾着补心。原话是:“此证现于心,而其原出于脾,脾虚则子食母气故也”。

怎么办呢?纯阳真人思量再三,给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用“炒白术常服之”。

炒白术,是白术的炮制品之一。炒白术补脾的功效更好。通过补脾,增进气血的运化和输布,从而令心气心血更加充足。

怎么服,医案里没写。但是我看,很可能就是水煎服。白术这个药,一般就是煎服用的。

结果如何?医案记载,患者“试之果验”。

纯阳真人,到底是不是中医,这谁都不知道。但是,人家用白术来补脾养心这个事儿,从中医角度看,确实是可行的。比如说中医方剂归脾汤,其实质,就是健脾养心。

怎么样?一个小故事,让你见识到白术的厉害之处了吧?

说起来,这白术,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白术还有一个亲戚,叫苍术。这是两味药。但在《神农本草经》里,苍术和白术不分。到后来的《本草经集注》,人们才开始单独研究白术。

正如我标题所言,白术是一味补脾虚的专药。它性味甘、苦、温,入脾胃二经,“乃扶植脾胃之要药也”。

首先,它可以补脾气。有些人,脾气不足,导致四肢乏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规律、舌质淡、脉细缓,连说话的声音都微弱。这就是脾气虚弱,不能生化气血了。这时候,用白术补脾气。

还有的人,脾气虚日久,发展为脾阳虚,动不动就腹部冷痛,四肢不温,喜欢热饮,一点凉的都受不了,舌淡苔白,脉濡弱,这时候可以用白术。白术,补脾气,温脾阳。

也有的人,因为脾虚,导致吃东西不消化,导致自己腹部胀满、呕恶、厌食、嗳气反酸,舌苔厚腻,脉象弦滑,这时候也可以用白术。

脾气虚,还能导致人顽固腹泻,经常肠鸣,便溏,一天上五六次厕所,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平时则容易腹胀,尤其是饭后,胃脘不适。舌淡苔白,脉象缓弱,精神疲倦,这个时候可以用白术来健脾、燥湿、止泻。

脾气虚,也容易让人血压低。这类人,属于气血生化乏源,无法供应到头面上去。整个人在低血压,眩晕的同时,少气懒言、身体倦怠、食欲不振、便溏。舌质淡,脉虚弱。这时候,可以用白术健脾益气,升压止晕。

当然,脾虚,运化失常,还可以让人津液聚而成痰,形成所谓痰湿体质。典型表现,就是脉滑,舌苔浊腻或者白厚而腻,身体倦怠沉重,多痰,咳痰不爽,脑袋晕沉沉的,恶心欲呕,胸闷、腹胀,有些人还体胖超重。这个时候,可以用白术。白术燥湿健脾,有利于化散痰浊。

脾虚的人,还容易身体浮肿。浮肿,容易出现在下肢。虽然不算严重,但自己能感觉到异常。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下注所致。这类人,往往身材肥胖或者超重,脉缓弱、舌淡少苔,便溏,面色不佳。这个时候,用白术可以健脾燥湿消肿。

脾虚能引起的问题,还不止这些呢。脾虚,气血不旺,卫外之能虚弱,所以人容易感受风寒湿痹,以及寒湿腰痛。前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同时,还体倦乏力,精神倦怠,舌淡脉弱。生活工作环境潮湿的人,容易如此。这时候,可以用白术。后者,则多舌苔白滑,脉濡缓,腰部发凉,发沉,甚至发麻,骨节肌肉酸痛,阴天下雨时加重。这时候,可以用白术。

还有的人,因为脾气虚弱,卫外之能下降,导致容易出汗,特别爱感冒,身体稍有劳作就出汗,而且伴随劳倦神疲之态,舌淡,脉细弱。这个时候,也可以用白术,达到固表自汗的目的。

你看,脾虚导致的问题,不少吧?其实,还不止这些呢。而所有和脾虚有关的杂病,从理论上来说,通过白术,都有调养的可能。

那说了这么多,白术怎么用才好?

严格说,白术和其他药材配伍,或者放在方剂里头用,最好。但是呢,咱们老百姓,不懂那么多,而且操作起来也不太方便,那我就告诉你一些最简单的办法。比如说,白术泡水。

取白术9克,掰成小碎块,放在大水杯里头,反复用沸水冲泡。上下午各一剂,注意要趁热喝。这里的白术,最好是麸炒白术。麸炒白术可以缓和白术的燥性,健脾之效更好。如果实在弄不到,一般的白术饮片也行。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能把白术放在水中煎煮着服用,更好。白术的传统用法,就是煎服。

白术和其他药材搭配用,更好。白术和茯苓一起泡水喝,祛湿效果更好。

白术、苍术、泽泻、茯苓,四味药各取9克,研成粗末,放在水杯里头用沸水冲泡,代茶饮。这个对于脾虚湿盛所致的肥胖、下肢浮肿者来说就很适合。

白术3克,麦芽5克,神曲3克,陈皮3克,四味药放在一起泡水喝,对于脾虚导致的腹胀、食积、恶心、欲呕有治疗作用。那些暴饮暴食,到最后一吃就撑,一撑就胃胀难受的人,比较适合这个办法。

当然,白术也不是谁都能用。阴虚、燥渴、气滞、肝郁、舌红、苔*、易怒,容易上火的人,都不要用。感冒发烧的人,更不要用。

嗯,关于白术,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脑子里有什么,都给你倒出来了。

总之,你记住,白术是一味治疗脾虚的专药。在所有此类药材里,它是排行老大的。如果我们真的为一些脾虚证所困,或者觉得自己有脾虚的倾向,那不妨用一用白术。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养生妙药。我们作为后世子孙,不可以不在乎。

健脾燥湿的名方

在脾胃病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病因是湿邪困阻,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病遂至。治疗这种类型的脾胃病,关键是健脾除湿,这时候有一个方子就派上用场了。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这个名方——

1

名方导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苍术五斤,厚朴、陈皮各三斤二两,甘草三十两。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合甘四味宜,除湿宽胸驱瘴疠带,调和胃气此方施。

苍术,味辛苦温,主湿痰留饮,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陈皮,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

燥湿、健脾、消胀。

湿阻于脾,脾失运化水谷精微,胸腹胀满,不欲饮食,甚至反呕,或有脾虚泄泻,嗜睡,舌偏淡,苔厚腻。

水煎煮,空腹温服。

方中苍术苦辛气烈,主脾胃湿邪,能除胀满,重用为君药,起燥湿除满之效;厚朴为臣药,温中益气,消痰下气,主胀满及胸中呕逆不止;陈皮为佐药,味辛温,主胸中逆气,利水谷;甘草为使药,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燥湿除满之功。

若湿邪偏盛者,加佩兰、砂仁、豆蔻以化湿;若呕逆上气者,加沉香、刀豆下气止呕;若脾虚泄泻者,加白术、白扁豆健脾化湿以止泻。

2

名医心悟

刘渡舟心悟

平胃散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方后并注曰:“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可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创平胃散,不但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证,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因此,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备至,它已经成为治疗脾胃病的祖方,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使用本方,当着眼于湿、食二证。胃属阳明,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为湿伤,则胃不和,可见心下痞满、嗳气呃逆、胃脘胀痛、饮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平胃者,削平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湿邪得去,脾胃健运,则饮食自消。临床应用本方,以舌苔厚腻为指征,可合用不同方剂治疗各种疾病。如胃为湿伤,郁而化热,心下痞满,口舌生疮者,则用本方与大**连泻心汤相合;心下痞满而兼见口苦舌红,胁胀脉弦者,则与小柴胡汤相合疏利肝胆气机。

晁恩祥心悟脾之为病,强调要“投其所好”,以平胃散加减,同时考虑胃土之所恶,酌加益胃生津之品。脾胃病除单纯的脾病和胃病外,尚有脾胃同病。对于脾脏胃腑同病,晁教授强调用药中庸和解、脏腑兼顾;病机认识强调多脾虚胃热,虚实错杂,虚在脾,实在胃。因脾为阴湿之土,其为病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胃为阳燥之土,其为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伤寒论》中太阴病提纲证为脾气虚寒证,而阳明病则是胃家实证。脾胃同病多表现为脾虚胃实,具体证候主要是(脾)气虚胃热和(脾)阳虚胃热。无论是脾气虚弱还是脾阳不足,湿从内生,脾所恶的病理环境都是存在的,故治疗时必须立足于燥湿健脾。(脾)气虚胃热证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纳差,倦怠乏力,口干,大便溏薄,舌苔*腻或白腻而干,舌淡或红,脉濡数,加*参、白术、茯苓、半夏、*连等。其中半夏不可或缺,因半夏既能燥湿健脾,又可降逆和胃,一味半夏兼顾脾胃。胃为燥土,清胃热理应予甘寒之剂,因甘润生津为胃之所喜,《伤寒论》中阳明经热证用甘寒的石膏、知母而不用苦寒之*芩、*连理即于此。但晁老认为,脾虚胃热同时存在,清胃热则不宜甘寒,甘能助湿,为脾之所恶,当用*连等苦寒之品,以寒清胃热、以苦燥脾湿,体现了脾胃兼顾、中庸和解的寓意。对于脾阳虚胃热证,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纳差,喜暖怕凉,大便溏泻或完谷不化,口干口苦或口渴,舌胖大有齿痕,苔*或*腻,脉沉细数,加干姜、附子、半夏、*连等。以平胃散加减治疗脾胃病,主要依据的是脾为阴湿之土,喜燥恶湿;胃为阳燥之土,喜润恶燥,以及《金匮要略》“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不喜者为病”的理论。治疗目的就是通过顺应脾之所喜(燥)、远其所恶(湿),迎合脾土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达到脾气健而胃气和的目的。3

名医医案

赵某,男,43岁。年7月20日初诊。素嗜饮酒,近年尤好啤酒,3年前出现胃脘痞满胀痛,无规律性,纳呆,口中乏味,嗳气泛酸,腹胀便秘,舌苔白腻,脉滑。钡餐透视示慢性胃窦炎。证属湿困中焦,脾胃不和。治以祛湿健脾,消胀散满。

平胃散化裁:苍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炒谷芽15克,麦芽15克,莱菔子15克,枳壳10克,煅瓦楞子15克,生大*6克(后入),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5剂症状明显减轻,仍腹胀纳少,嗳气泛酸,去生大*,加木香10克,砂仁6克(后入)。继服5剂,诸症皆失。钡餐示胃、十二指肠无异常。嘱戒烟酒,少食生冷辛辣。

按语:患者嗜酒,湿浊内生,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故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口中乏味;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故嗳气泛酸,积滞脘痛,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滑为湿浊之象。以平胃散祛湿健脾、消胀散满,并配伍炒谷芽、麦芽健脾益胃,煅瓦楞子抑酸,莱菔子、枳壳、大*除胀消滞、下气通便。

解读名方

名方者,大医所创,卓有良效,经久不衰。名医者,多嗜名方。名医历经几十年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是中医的临证精华。多方位解读名方——

《名方·名医临证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张古方,巧治屁多中医玩儿的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