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不识是乾隆年间的苏州名医,幼年时在药铺当小伙计,学做药材生意。时间久了,对各种药材经方熟稔于心。后来,药铺掌柜卷入几桩假药官司,被官府破家。药铺倒闭,吴不识也跟着失业了。
失业后的吴不识没了经济来源,养家糊口就成了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百无聊赖中忽然灵机一动,暗想诸味药材性能皆已熟悉,又钻研过一些经方,当个郎中绰绰有余,何不以此谋生呢。
吴不识想到就干,很快挂出行医招牌,替人把脉治病。由于他初入医道,没有什么名气,前来看病的都是乡间平民,即使大多时候能药到病除,但收入依然有限。
当时,苏州城中富绅朱长岭老来得子,年方七岁,患了重症,肚子肿胀如鼓,请遍方圆数百里名医,把脉后皆束手无策。朱长岭急了,命仆役在苏州各处张贴求医榜,申明若能治好其子病症,将赠予诊金纹银十万两。围观看榜的人除了咂舌艳羡,皆摇头叹气没有如此福分。
有村邻见过求医榜,来吴家看病时,开玩笑说:“前几日进城探望女儿,听说城中朱百万的儿子患了重病,无人能够医好,现在悬赏十万金到处寻医呢。你何不前去试试,万一好运来了,岂不立马成为富家翁,再不用跟我们这些泥腿子打交道了!”
村邻几句话说得吴不识突然动了心,行医已经年余了,接触的都是普通患者,钱没赚到,名气也不响。万一有幸治好朱家公子的病症,立刻就会名动苏州,钱财随之滚滚而来,实在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次日,吴不识挂出“有事外出,停诊三天”的招牌,与家人略略交代几句。随后进入苏州城中,打听到朱家住处,上前敲门毛遂自荐。
朱长岭刚送走几位自荐上门的医生,眼见这几人胡乱开些寻常药方,即匆匆出门而去,知道儿子病情无望,正与家人相对而泣。管家小步跑来禀报说,门外又有一位医生前来为公子把脉。朱长岭揉揉通红的双眼,做个手势让管家把人带进来。
吴不识进入朱家小儿房中,望闻问切一番。片刻后,走出房间对朱长岭说:“令郎的病症我能治愈。但是此病只能我一个人开方施药,绝不可让别人间杂医治来掣肘我。否则,对令郎有百害而无一益!”
朱家老少闻言大喜,以为终于找到救星了。遂在公子隔壁打扫出一间空房,请吴不识住在其中,以便早晚观察病势,所奉饮食极其精美,家人态度恭敬谨慎。
其实,吴不识对于朱家小儿的病情毫无把握,之所以那么说,只是为了独占其功。他每日翻检之前医生开的经方,从中添加或减少几味药,假称是自己精心研制的,让病人服用。朱公子连服数日药,毫无起色。
朱长岭有点急躁,时不时用质疑的口吻试探吴不识。每逢这时,吴不识就会大声辩解说:“朱翁,想必您也听说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令郎的病已积年,哪里能旦夕治愈。须得慢慢施药调理,自然药到病除。不然,则另请高明吧!”朱长岭闻言唯有再三赔礼道歉,一再表示信任他。
又过得数日,吴不识眼见病人日渐消瘦,将要病入膏肓。心里害怕起来,准备找个借口开溜,但又舍不得朱家的饮食起居,绞尽脑汁地思索如何得一妙方,可以再应付一段时间。
一天,吴不识给朱公子开完药方后,走出府外散心。信步走到一处田间,见田埂上长有一只蘑菇,大如海碗。暗想此物如此之大,倒不常见,索性采回去再忽悠一番。
吴不识怀揣蘑菇,找到朱长岭献宝,说:“令郎所服用的药,之所以迟迟不能见效,是因为没有这个宝贝作药引。如今幸而得之,可见上天垂怜!”遂拿着蘑菇和此前开的药方混在一起,煎熬出半碗浓汁,给病人灌服下去。
服药后约摸半个时辰左右,奇迹出现了。朱公子腹中巨响起来,伴随阵阵疼痛,坐起来要大解。刚坐上马桶,腹泻不止。止泻后,吴不识对马桶中检视,只见解出来大滩黑血,其中还有一团头发丝包裹的血块,坚硬如铁,不知是何物。再看朱公子的腹部已平坦如普通人,叫嚷着肚中饥饿。
朱家合府上下皆大喜,奔走相告。朱长岭喜极而泣,拉着吴不识的手说:“从今以后,你就是小儿的再生父母啊。十万金我分文不少奉上,请您在寒舍中屈居几日,替小儿开些调理的药物吧。”
吴不识眼见治好顽症,以后既享大名,又能财源滚滚,得意之极。但又转而不解,何以蘑菇入药就能见效呢。次日,他又来至采蘑菇处,掘开其下泥土,只见有一腐朽的木梳,蘑菇根扎其上。顿悟唯有梳子可以理顺头发,蘑菇乃是木梳精华所在,自然可以攻克病人腹中发团。
此后,吴不识名声大振,在家坐诊时门庭若市,出门每行一步即算铜钱一枚,没几年就成了苏州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