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校农结合”育苗中心一片繁忙:有的摆育苗盘、有的放腐质土、有的播种子、有的测地温……来自生农、经管、物联网、数统、中文等多个学院数十名师生们正在为今年秋种特色产业育苗忙碌着。
国庆期间学生们在育苗中心参育苗
秋种在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农结合”育苗订单应接不暇。国庆前夕,学校刚与贵州光吉农业签订5年订单合同,每年为其提供优质肉牛养殖所需紫金草万株苗。初步统计,今秋学校接到数十家涉农企业、乡村合作社特色产业订单育苗数千万株,涉及檞蕨、胡蕨、猴耳环、毛慈菇、紫金草等十多个产业。“校*企村农”结合已成为学校升级版“校农结合”为农业企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热捧”模式,“大地”论文专家成为农家“座上宾”。
福泉罗坳“工业反哺”示范菌棒下地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三个统筹”要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始终把疫情防控与发展和安全结合起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提质升级“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学校利用全国最大的槲蕨育苗平台、省级都匀毛尖茶工程中心、省高校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实施校农、校*、校企、校园(区)、校产(业)、校网(络)、校校、校贤(才)“八结合”大“校农结合”,精心打造“校农结合”平塘卡蒲精品蔬菜示范、福泉罗坳“工业反哺”示范、罗甸石漠化地区檞蕨种植、荔波瑶山猴耳环产加一体化、都匀沙包堡紫金草肉牛养殖示范等一批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实施平台育苗、科技服务、成果转化、难题攻关、联合*建引领等系列服务。
平塘卡蒲“校农结合”精品蔬菜基地秋菜接茬在即
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素有“校园‘达尔文’”之称的郭志友教授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带领下,学校相继在都匀螺丝壳、施秉云台山、兴义马岭河峡谷、都匀斗篷山、独山下司发现都匀马铃苣苔、白云岩毛苣苔、白苞半蒴苣苔、厚叶石杉、独山汉克苣苔等五种新物种,成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一颗闪亮之“星”。据统计,仅郭志友教授团队国庆前4天就为今冬明春培育了50万株紫金草、20万株胡蕨苗。
郭志友教授国庆期间现场指导学生育苗
“毕业后我就留了下来,特别喜欢这里工作,‘苗’对于农业产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太重要了,感觉使命光荣、意义重大”21届茶学班毕业留在中心工作的高庆梅欣慰地说。
“响应国家号召,国庆假期就地过节,不出校门,能在这里参与育苗,既学到知识技术、又得劳动锻炼、还为产业做了有意义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报酬,特别开心,感谢学校、感谢老师”。21级经管学院张哲同学开心笑着说。
批量胡蕨苗移苗上架
黔南师院今年国庆期间,倡导学生就地过节同时,精心组织校内多个科研场所、实验室、服务中心、基地面向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跨学院学科专业面向学生开展科技体验、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让学生节日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通讯员陈治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梁晓琳
编辑卢泰铭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