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中,进医院、药厂、医疗器械等单位的都有,回家‘种地’的,就我一个吧。”
方小波是遵义市绥阳县宽阔镇人,是遵义衡中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年从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年开始自主创业,主要从事中药材组培育苗与种植,基地就在宽阔镇附近。
记者见到方小波时,他正在组培室里忙活,把植物的繁殖块分到小瓶子里做组培试验。组培试验,简单说就是‘植物克隆’,利用植物的叶片、根茎等部位建立快繁体系,实现人工无限繁殖幼苗。试验培养基、培育新苗、移栽幼苗、种植中药材是他现在的工作。以后,他想把培植成功的幼苗卖到市场去。 从医学生变身“新农民”或许并不偶然,早在读书时,方小波就喜欢成天泡在学校组培室里搞育苗,忙得不亦乐乎;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专门从事中药材组培的公司,很快当上了技术总监。
年,由于父亲的健康每况愈下,方小波毅然放弃了40万年薪的高收入,辞职回到老家,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思考人生。回到家,又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他看到村里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土地撂荒,于是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老家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 回家“种地”,起初,并不被旁人看好。“好好一个大学生,偏偏回来种地,是不是钱多了没处花?”
面对这种不看好,方小波每每都是笑着回答一句“我喜欢啊。”其实方小波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海拔在米左右的宽阔镇,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当地原本就有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常有村民挖野生中药材贩卖营生。创业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方小波陆续投入多万元,建设了组培室平方米、育苗基地50亩、种植基地亩,提供稳定就业岗位6个,零时岗位20个以上,每年工资支出30余万元。在方小波带动下,当地农户已有十余户开始种植中药材。 “种植和培植同步进行,基地上请了人做日常管理,我的精力主要在组培育苗上。”方小波说,现阶段,他正在做的是金银花组培,金银花是绥阳重点产业,野生金银花品质正在退化,当地的*府找到他,请他想办法改善一下。
建立快繁体系的过程非常麻烦,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但这个体系一旦成功建立,就可以实现批量化育苗,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培植金银花,他的组培试验还有*精、山茨菇、千层塔、朱砂莲等10多种中药材。“这些中药材过去都是人工采集,野生资源有限,有些中药材全国范围内濒临枯竭。”方小波说,种植中药材最怕盲目跟风和滥市风险。而他做的都是野生资源枯竭,靠组培育苗。甚至在市场上拿钱也买不到的稀缺品。 “以*精为例,主产在四川、湖南、贵州等地,过去野生资源丰富,当地农民上山一天可采斤,随着药用范围延伸,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培育难等原因,价格从过去3元一斤到现在市场价10元到15元。”方小波坦言,他就是从*精起步,目前已形成亩的种植规模。
“*精的种植周期为5年,今年是第四年。”他说,已经有湖南、重庆、广东、河北等地的药商、药企联系到他,希望与他签订单。
“目前公司还处于投入阶段,但我并不着急找销路,我的东西,有市无价。”方小波自信地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孟锦群
编辑谢国欢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