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凉,感冒发热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继发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会加重心脏负担。医院心病科主任刘驯提醒,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朋友们要注意了,秋季心衰疾病容易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什么是心衰?
人体的心脏就像是一个“水泵”,每时每刻不停地将血液从心脏泵到全身满足全身脏器的需要,一旦心脏这个“泵”出问题,它的泵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引起心脏这个“泵”出问题的最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通过不同途径造成心脏泵血功能的降低而出现心衰。比如高血压时,心脏将血“泵”出来时阻力增加,迫使心脏自身增强“泵”的功能克服这种阻力,但长期的“超负荷”状态终将使心脏这种“泵的能力下降。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脏在早期遇到负荷增加时“一鼓作气”(专业术语叫“代偿”);如果这种“超负荷”状态没有缓解,时间一长这种“代偿”能力慢慢降低了(好比心脏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克服阻力),即出现“再而衰”;如果这种“超负荷”状态长年累月存在,没有规范治疗,使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成了心衰,即“三而竭”。
心衰出现后有哪些表现?
心衰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喘憋(呼吸困难)。最开始只在上坡、爬楼或快步行走时出现气喘吁吁,休息后缓解,有些患者出现夜间平躺睡觉时半夜被憋醒(专业术语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些患者需要坐起来オ能缓解(专业术语叫端坐呼吸),这种呼吸困难的表现我们叫“左心衰”。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能出现稍微活动一下,甚至休息不动时都觉得喘憋,这就表明心衰已经很严重了。
除了喘憋外,很多心衰的患者都会出现双脚浮肿(一般最开始是踝关节或小腿),起初是下午明显,早晨消退;逐渐出现浮肿不能消退,甚至向上蔓延至大腿,伴有腹胀、胃口差等消化功能不好的表现,这种我们叫“右心衰”。
此外,不少心衰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咯白色粘痰、汗多、心慌、头昏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心衰患者的这些症状在某些诱因下表现更严重,这些诱因中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感染,感冒后喘累的症状会更明显。
心衰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心衰的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心衰的健康指导有哪些呢?
(一)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
1.饮食宜低盐。若出现水肿,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桶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本等。
2.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3.心衰患者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菱白、百合、*瓜、丝瓜、豆芽等。
5.本病在用洋地*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总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带、紫荣、木耳等。
(二)心衰患者的运动和休息
1.早期心衰时,休息是减少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根据活动后的自觉症状调整活动强度。
2.重度心衰患者应注意预防绝对卧床的并发症,可在床边小坐。
3.运动的原则是:不应进行费力的、竞争性的锻炼项目,以及易疲劳的活动;病情稳定时,酌情进行不会诱发心衰症状的活动。
4.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可每日多次步行,每次3-5分钟,如活动会使血压、心率轻度升高,停止活动后可很快恢复到原水平,即可维持原活动。
5.病情稳定,心功能较好者,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刘驯表示,当出现心衰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更要警惕。医院心病科在西医规范化诊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以中西结合的模式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供稿)